朗诵>朗诵美文素材>风土篇>梦中的徽州-徽州的黄梅戏

梦中的徽州-徽州的黄梅戏

作者: 佚名阅读次数:2880

  走在乡村的路上,我们首先听到了乡村的吟唱。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情深意长的小夫妻回到家里耕田织布的时候,《天仙配》,流传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成了黄梅戏的代名词。

  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座旧戏台。

  千年风雨一幕戏,戏下场了,戏台却是风情依旧。

  并非通常理解的保护文物,仅仅就是出于感情习惯,戏台的完好无损,不是重新修复的那一种完好无损。锣鼓和琴声一响起来,就能回到当年四时八节热烈的氛围之中,人也变得幸福多了。

  最初的时候,采茶歌或者黄梅调,是田野乡村的山歌小调和叙事民歌,安庆的民间艺人就是根据田野乡村的山歌小调和叙事民歌的特点,吸取了安徽地方戏曲青阳腔和徽剧的曲调和表演形式,进行充实和改造,然后,在广大的乡村演出。

  没有遭到官府的禁锢,也没有受过文人的改造,黄梅戏从来在民间生长,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健康而纯正。广大的乡村,就是通过唱戏看戏来表达他们生活平安和幸福的感受。

  每年,在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里,乡村里总要演戏的,这就是社戏。乡村里的唱戏,往往和一些宗教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戏开场了,乡村的人们也得到了某种降福祛灾的保证。

  《安庆史话》这样评述黄梅戏:它生长在锦绣旖旎的江南,它不像秦腔那样融会着塞北草原的高昂气势,又不像河南梆子那样充满着黄河奔流的雄健气概,它散发着江南泥土的芳香,委婉缥绵,轻柔优雅。

  在外乡人看来,黄梅戏仿佛山野吹来的风,仿佛春日溪头的荠菜花,又仿佛山涧淙淙不尽的流泉。

  当妩媚亮丽的徽州女子独立于舞台时,她以自己的年轻之心体察世态,以自己的年轻之心表现世态,谁能不切身感受到一种青春活力的激荡和灿烂年华的召唤呢?

  当翩翩起舞的仙女从天而降,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与乡村的生活也就一步之遥,所有的辛劳'和苦难,就在这个瞬间心平气和,羽化成尽善尽美的幸福。

  这时候世俗的欢乐,自然而然地替代了庄严的敬畏,这一时刻,戏台上下,就是乡村生活的娱乐中心了。

  天上是一轮亮亮的月,地上是几盏明明的灯,河上的风轻轻地吹过去,台上的唱低低地传过来。

  就在这样悠远的旋律中,我们回过头去,眺望不远处的青山绿水,青山绿水之中的徽州。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