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359旅/文章推荐/三五九旅后代的给力选择

三五九旅后代的给力选择

我教孩子当老师

我是一九六三年从遥远的新疆考进北师大政教系(后来分割为经济和哲学两个系)的,经过五年多的学习,1968年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毕业后,我做过多年的教师,搞过多年的职工教育,虽然后来我已不做这个工作了,但多年教育工作的经历,使我对教育工作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对教师这个工作有种发自内心的敬仰,然而,最让我敬重教育工作的,是和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的一贯思想感召分不开的。

1996年,我儿子大学毕业,他上的是一所工科大学,很希望能找到一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我根据当时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他本人的专业特长,考虑他做教师工作比较合适,当时的孩子普遍不太愿意当老师,我儿子也不例外,要想让他当教师,就得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我首先告诉他,教师,是我们家的传统职业,你爷爷是当教师出身,你奶奶是当教师出身的,我也是当教师出身的,这是一个很光彩的职业。

其次,这个工作很重要,是一个阳光职业,它能让愚昧变得聪明,黑暗变为光明,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共产党和八路军、解放军一向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翻翻历史,就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人大概不知道,解放前,在旧中国,占人口百分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是文盲,不识字的,那些参加了八路军、解放军的工人、农民战士们,几乎百分之百不识字,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干部一般都是有些文化的,而战士,却几乎百分百是文盲。那些参加了八路军、解放军的工人、农民他们大字不识一个,那些不识字的,他们称乎自己有一个词,“睁眼瞎“。所以,在他们参加革命后,教给他们革命道理和军事技术之前,教他们认字、学文化,就显得是更为重要的一件事了。实际上,在当时的延安和其它革命根据地,从部队到地方,各种各样的识字班,文化班,遍地开花,有一个短歌剧,夫妻识字,就是反映根据地军民学文化的热潮。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命家,都对文化教育极为重视。解放军驻新疆的部队,就是赫赫有名抗战时期打仗是英雄,生产是模范的三五九旅。他的司令员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他重视文化教育,更是远近闻名,在他的部队里,由于他的教育和倡导,在战士们中间,形成了学文化,学认字,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识字的教不识字的,识字多的教认字少的,在一个纸板上写一个或几个字,挂在前面战士的背上,行军的时候,后面的战士就可以看着认字,就用这些办法,在他的部队里,好多战士摘了文盲帽子,成为了新型的有文化的革命战士,这支部队在战场上能打能拼,在和平建设时期,会动脑筋,运用智慧,不能不说是与他一贯重视文化教育分不开的。看来,共产党打败国民党,不光是因为在战略战术上技高一筹,他还有另一件更厉害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在文化上压倒了国民党。说实话,国民党那些士兵,也都是些文盲,不识字,可是从来没听说过,国民党对他的士兵,进行过文化教育,国民的失败,是必然的,岂有不败之理。

我们的王司令,对青少年的教育,更是关心备至,早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就在自己的部队里办起了子弟学校,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条件是十分简陋的,一排排长桌凳,上课时是课桌,吃饭时是饭桌,这个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王震夫人王季青,她是燕京大学的进步学生,1936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迫害,跑到延安参加了革命。搞教育,王季青正是行家里手,她把老根据地的这个学校办得有声有色。解决了指战员的后顾之忧,受到孩子家长的赞誉。使得他们能在前线放心的指挥打仗。359旅之所以战果累累,屡战屡胜,是和他们无后顾之忧分不开的。战争年代的王震,把这个学校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他的部队打到哪儿,就把这所学校搬到哪儿。

 

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中国人民放军第一兵团,纵横西北五省和国民党作战,把这所学校就放在离前线不远,和陕西仅一河(黄河)之隔的山西省河津县,这件事不知怎么让国民党知道了,解放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国民党还派飞机轰炸,往学校扔了几颗炸弹。新疆解放后,他让这所学校行军数千里,搬进了新疆。当时的新疆,不仅经济上落后,破败不堪,文化上更是一穷二白,整亇一个新疆,那么大地方,连一个像样的中学都没有。王震到新疆后,首先把老根据地的这所小学升级成为戴帽中学,又逐步升级,建立起高中,使它成为一所完全中学,亲自为它起名为“八一中学”。又请来著名音乐家刘炽为学校谱写了校歌,现在,这所中学己成为新疆数一数二的名牌中学。

王震对八一中学的关心是长期的,细致入微的,1952年,他奉调到中央工作,临走前,还牵挂记着这个学校,他找来军区直工部长王汉兴,叮嘱他多关心这个学校,一定要把它越办越好,王汉兴参加革命前当过教师,参加革命后,在延安的最高学府马列学院学习过,毕业后,给王司令员当过秘书。后来,虽然主要在基层部队带兵打仗,但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二十二兵团宣传部长,搞文化教育工作,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的事。王汉兴欣然接受了司令员交给自己的这个任务,主动承担起这个中小学一体化的学校校长的职务。王汉兴当时是师级,在一个中学安排一个师级干部当校长,足以看出王震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也使我们更加理解,王震主动承担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的理事长,是当之无愧的。他对教育工作的关怀和重视,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的。

在我把这些道理对我儿子讲过后,他表示能理解,但对当教师还是有一些顾虑,比如,工资太低,对这个问题,我也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以前,那是个大锅饭时代,大家的工资都差不多,谁也高不到哪儿去,谁也低不到哪儿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工资是会提上去的,在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是一个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据说,各行各业都是聘任制,只有教师是终身制,工作稳定,收入丰厚,看问题不要那么短浅,要去还得赶快,晚了想去还进不去了呢!经过这样一些交流沟通之后,我儿子的心里算是比较踏实了,他明确表态,愿意到中学当老师。

他愿意当老师了,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激励他去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在今天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办任何事情都得靠找关系走门子才能办成,更何况像求职这样的大事,走门子找关系,更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我却不这样看,我对儿子说:“找工作,那是你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要靠自己解决,你应该自己去找。”他问:“到哪去找?”我说:“不妨到北京市教育局去试试。”他又问:“去了找谁?”,我说:“找人事处,找谁都可以,你首先向人家介绍自己的学历,然后表达自己想当教师的坚定愿望,人家会考虑的”。就这样,我儿子鼓起勇气,去了北京市教育局。当时,我心里还有些敲鼓,考虑万一人家不要怎么办?分配的单位不好怎么办?没想到,他是一炮成功,而且分配的学校还不错。这样,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从那时到现在,我儿子在学校一线踏踏实实干了十五六年,我很满意。这就是我的给力选择。(作者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