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二方面军/征战历程/第二节 配合中央红军在灨江、抚河流域的进攻作战

第二节 配合中央红军在灨江、抚河流域的进攻作战

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和接着对湘赣苏区发动的“围剿”先后被粉碎后,被迫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守势。在此期间,先后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阶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坚决要求奋起抗日,曾依附于大资产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也开始改变政治态度。形势对革命运动非常有利。但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统治的中共中央,过份夸大了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否认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否认中间阶级的抗日民主要求,并断定中间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危险的敌人,因此,继续主张“打倒一切”。在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治纲领的同时,积极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战略,把革命的胜利放在夺取中心城市的基点上,要求当时技术装备薄弱的红军,冒险攻打国民党重兵把守或设防坚固的中心城市,企求以此达到所谓“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

在这种“左”倾冒险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决定夺取赣州、吉安、南昌、九江等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把中央苏区和湘赣、湘鄂赣等几个苏区连成一片,争取革命在江西及其邻近省区首先胜利。一九三二年一月,中革军委命令中央红军坚决攻取赣州,以赣州为中心向北发展。随后,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湘赣省委,“必须在加紧发展苏区的阶级斗争,扩大与巩固苏维埃红军的基础上,积极的发展红军胜利的进攻,消灭敌人新的进攻,争取湘赣区与中央区、湘鄂赣区(连成)一片的苏区,争取赣州、吉安、南昌等中心城市,扩大湘东南苏区”,并指出“这是你们目前最中心的任务。省委必须以真正进攻的路线去执行这些任务,来完成国际及中央所指出的争取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①。

中央红军于二月四日开始围攻赣州。

湘赣省委遵照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指示,以湘赣红军主力红八军向南行动,配合中央红军围攻赣州;以地方武装向北即向袁水流域发展,以求与湘鄂赣苏区的斗争取得联系;以群众武装配合群众运动发展湘东南地区的土地革命斗争。

当时,在赣州以北的峡江、吉安、万安一带,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五个师。中央红军围攻赣州战役开始后,这些部队即沿赣江西岸地区南下,援救赣州。红八军进到遂川以北地区后,即以独立第一师在关背地区,独立第三师在藻林地区积极活动,侧击南下增援赣州的敌人。红八军的积极行动,虽然起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但由于兵力过少,终未能拖住敌人。中央红军攻打赣州,历时三十三天,不仅城未攻克,反遭很大伤亡,红八军也是“徒劳往返”。

赣州战役后,中革军委根据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决定将中央红军组成东路军和西路军,分别在赣江两岸活动,尔后,“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夺取吉安、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四月初,以红三军团为主组成的西路军西渡赣江,进入赣南的上犹、崇义地区。

为了配合红三军团在河西地区的作战,红八军奉命继续在遂川以北地区活动。红三军团进入上犹、崇义地区后,粤军即以十二个团的兵力向红三军团发动进攻,蒋军则以两个师驻在遂川向南策应。红三军团击退粤军的进攻以后,在赣江西岸遂万泰地区敌人兵力比较雄厚的情况下,转向湖南的汝城、桂东地区进攻,打算沿湘赣边罗霄山脉的西侧北上,进入湘赣苏区,汇合湘赣苏区的革命力量,进攻吉安等中心城市,完成向北发展的任务。五月十日,红三军团占领桂东,逼进酃县。红八军在遂川以北地区未能展开有力活动,于是返回永新地区,打算西出攸县、茶陵,沿苏区西侧南下,接应红三军团。

六月初,红八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首先向攸县网岭的守敌发起进攻,攸县警卫连为前导,红八军主力由宏市渡过攸水对网岭实施迂回包围。敌人受到前后夹击,败退窜进松林。红军奋勇追击,俘敌二百余人,缴枪一百余支,大部敌人向新市、小集方向逃窜,红军乘胜进攻新市、小集,敌人退据攸县城内。红军攻城未克,回军攸县苏区。

六月下旬,中央红军的东、西路军奉令分别从福建和湘赣边地区向赣南回师,七月上旬,在南雄、水口地区取得击溃粤军十五个团的胜利。在此期间,蒋介石调集兵力,开始了对湘鄂西和鄂豫皖苏区和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却仍然要求中央红军继续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的的进攻作战。中央红军根据当面敌情,两次正确地改变了西渡赣江、北进同敌军主力决战,进而夺取吉安的原定计划,并于八月中旬发起乐安、宜黄战役。

这时,湘赣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共有十个师,其中第十一师、第十四师、第四十三师在吉安、泰和地区,第五十二师在安福地区,第二十八师在遂川地区,第十八师在宜春地区,第六十二师在萍乡地区,第十九师在醴陵地区,第十五师在攸县地区,第六十三师在茶陵、酃县地区。集中在吉安和赣江西岸地区的国民党军,受到中央红军行动的牵制,未敢妄动,而在湘赣苏区西线的湘军第十五师、第六十三师等部,为了策应赣江以东的国民党军,却频频发起进攻,相继占领了攸县的官田和茶陵的湖江等地,并继续向苏区的纵深推进。

为了打击进犯的国民党军,遏阻其进攻,红八军首长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打击进占官田和东塘等地的第十五师,然后视情况变化,再集中兵力打击第六十三师。

八月六日,红八军由莲花隐蔽出动,当夜到达攸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皮佳,进一步查明了敌情,得知官田之敌为攸县保安团,东塘之敌为第十五师的第八十五团。于是决心首先进攻官田,预期歼灭这股敌人后,再攻歼东塘之敌。红八军和攸县地方武装分数路开始行动。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三师迅速向官田正面推进。攸县游击队、赤卫队二百余人由鸾山出发,经满江、昭村向官田运动;攸县警卫营第一连绕道新田、杨家墩,埋伏于下寒婆坳,阻击官田西面东塘之援敌;第二连直插大陂,埋伏于官田南面之桑梓坳,以堵住敌人的退路。

七日拂晓,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三师到达官田正面的窑冲,隐蔽在山林中,其他各路队伍也相继到达指定地点。这时,官田守敌尚未起床。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三师乘机从官田桥上、桥下突然发起攻击。敌人仓皇应战,一面还击,一面溃逃。驻扎在官田学校里的两个中队,登上学校后山,负隅顽抗。红八军立即派出一个排追击。敌人登山后迅速展开,阻击红军追击分队。由于敌众我寡,该排战士大部牺牲。这时第八十五团从东塘驰援官田。在这紧急关头,红八军首长迅即派出一个加强连继续追歼登山溃逃之敌,主力则转向果子冲,与扼守下寒婆坳的攸县警卫营第一连会合,阻击东塘援敌。敌溃逃之两个中队,在红军追击之下,企图渡河南逃,刚至官田河滩,就遭到在桑梓坳的攸县警卫营第二连的攻击,加强连也从后面尾追而来,前后夹击,该股敌人全部在河滩上缴械。此时东塘援敌已蜂拥而至,与红军预置在下寒婆坳和果子冲两侧的部队发生激战。红军利用山高、路窄、谷深的有利地形,将第八十五团前锋第一营截成数股,先后予以歼灭。这时,第八十五团主力和第十五师其他部队先后赶来,红八军首长考虑到敌已集中,不利于继续在这里寻机歼敌,遂命令部队撤出战斗,返回攸县苏区。

这次战斗,击毙敌人约三百人,俘敌二百余人,缴枪四百余支,子弹数万发。

红八军在攸县苏区稍事休整后,便转移到茶陵县的高陇地区,隐蔽集结,寻机歼灭湖江方向的第六十三师的部队。后发现进占湖江的敌人已筑好工事,不利强攻。因此决定诱敌出击,在运动中消灭。八月十九日清晨,红八军以一支小分队袭击驻土里屋的警戒部队,引诱敌人,主力则在光明、小关和光启之间集结,积极准备战斗。当天下午,敌第六十三师三七八团从腰肢出发,经湖江向高陇前进,寻找红军作战。敌人认为在高陇一带活动的只是少数地方武装,既不侦察,也不派出侧翼警戒部队,而成一路纵队沿大道前进。当先头部队进到黑家屋东面的小高地附近时,遭到红军沙子岭警戒部队的射击。敌人即就地展开,以一部兵力抢占狮子摇岭,另以一部占领黑家屋南山。红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主力和独立第三师趁敌立脚未稳,从凤凰岭和石背岭向狮子摇岭突击。第一团另一部同时向五佛桥迂回,断敌退路。第二团从高陇附近的小关跑步前进,从右翼向敌侧后谭家屋和南路运动。第三团也从沙子岭正面展开进攻。独立第三师和第一团经过激烈的反复争夺,消灭了狮子摇岭敌人,攻占了狮子摇岭及其以西一带高地。敌人在失掉了这些高地以后,顿形混乱,企图向湖江逃跑。就在这个时候,红军两翼迂回部队已经插到了五佛桥、马家屋和黑家屋地区,完全包围了敌人,又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将敌第三七八团大部歼灭,并击溃了由湖江来援的敌人。

官田、高陇两仗的胜利,打击了湖南国民党军的猖狂气焰,暂时稳定了湘赣苏区西线的形势。红八军为了能同赣江以东的中央红军的进攻作战取得比较密切的协同,九月初又返回遂万泰地区活动。

乐安、宜黄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要求中央红军乘胜向北发展,夺取抚州,进而夺取南昌,实现江西的首先胜利。这时,原在赣江西岸的国民党军第十一师、第十四师已调往赣江以东。中革军委命令红八军在赣江西岸地区向北进攻,威胁樟树、南昌,求得大量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

湘赣军区首长根据上述任务,决定留独立第十二师在遂川、万安和泰和地区活动,湘赣军区总指挥张启龙和红八军代政治委员王震率领红八军由遂川地区北上袁水,调新独立师到安福地区活动,保障红八军侧后安全。这时,国民党军第十八师配置在宜春、分宜和新余地区,第五十二师据守安福,第四十三师在吉安一带担任赣江防务。九月中旬,红八军进到袁水附近,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决定强攻分宜城。

分宜城位于袁水北岸,驻有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第五十二旅旅部及两个营。九月十五日,红八军抵达分宜境内,在松山召开了军事会议,部署攻城。十九日,红八军和地方武装共六千余人,分数路向分宜城开进。独立第一师第三团和分宜、新淦两县游击队从冶元出发,经土田、罗家等地,在分宜城的袁水上游渡河;独立第三师第一团从苑坑出发,经洋田、肖公庙,在分宜城的袁水下游渡河,定于二十日拂晓前到达指定位置,待机分别攻打西门和东门;北路独立第七营和新峡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埋伏在北门外;独立第一师第一团驻白芒作为预备队;独立第三师第二团主攻钤岗岭。

钤岗岭位于袁水南岸,与分宜城隔河相望,是分宜城外的制高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红军攻占分宜的必争之地。钤岗岭守敌有一个连,筑有三道掩体工事。二十日黎明,独立第三师第二团从岭南端对敌军展开攻击。敌人居高临下,依托工事,拼命抵抗,红军数次攻击受挫。在此情况下,王震当机立断,将独立第一师第一团调来参战,并亲自上山指挥。经过激烈争夺,将敌一个连全部歼灭,占领了钤岗岭。这时,敌第五十二旅旅长易振湘急忙派人至新余、宜春令所属各部火速来援,同时亲率一部兵力由南门渡河,向钤岗岭反扑,企图夺回阵地,当敌人进至半山腰时,遭到猛击,败回城内。

红军巩固钤岗岭阵地后,从北麓下山,向万年桥前进。万年桥坐落在东门外,横跨袁水,长近二百米,是南北两岸交通咽喉。敌人在桥头筑有碉堡,火力封锁很严。红军奋勇攻击,摧毁了桥头堡,冲过了万年桥。南北两岸部队汇合后,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分宜展开攻城战斗。全体指战员英勇顽强,反复攻击,但因城墙高厚,敌火力很强,激战半日,始终未能攻取。下午三时,敌援军分别从新余、宜春进抵分宜城郊。红军腹背受敌,形势十分严峻,遂于下午五时撤出战斗,向袁水南岸转移。

分宜战斗,红八军伤亡近四百人,军代政治委员王震负伤,独立第三师第二团政治委员赵克强牺牲。战斗失利后,红军中一些经不起艰苦斗争考验的人离开了部队,加上天气炎热病号增加,红八军减员二千余人。北路苏区也受到敌人严重摧残。

分宜战斗后,红八军在分宜以南地区稍事整顿,转向赣江、袁水两河相交的三角地带,先后占领了新余县的横板桥,新淦县的廖圩和三湖等镇,并俘敌朱耀华师的团长张超。国民党军为防红八军东渡赣江威胁樟树、南昌,急将对付中央红军的第十一师、第十四师各一部,调来新淦、峡江一带,加强河防;同时以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师各一部分别从分宜和安福南北对进,企图断红军退路,聚歼于袁水、赣江三角地带。红八军及时发现敌军企图,见处境不利,迅速向苏区转移。并于安福以北地区击溃了前来截击的第五十二师一个旅。

① 见1932 年3 月14 日《中央给湘赣省委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