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二方面军/征战历程/第二节 西路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

第二节 西路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

湘赣边界地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过一九二九年一年的激烈斗争,以永新为中心包括永新、莲花、宁冈等县的广大地区已经得到了巩固。这个根据地和在它的东面和南面的、属中共赣西和赣南特委领导的根据地①已基本连成一片。这三个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湘赣边界的永新、莲花、宁冈三县赤卫队,有一千余支枪,五千余人。这时,以赣州为中心的赣南各县仅有国民党军第十二师三十五旅;以吉安为中心的赣西各县仅有第五十师一四八旅的两个团和第十八师五十四旅的一个团。湘赣边界、赣西、赣南各县地主反劝武装虽有五千余支枪,但力量分散,战斗力不强。这种形势,要求湘赣边界、赣西、赣南三个根据地建立统一领导,以集中力量,加强斗争,争取更大胜利。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红五军主力返回到湘赣边界地区。红五军转往湘鄂赣根据地后,与黄公略领导的湘鄂赣边支队合编,人数有了很大增加,编成了五个纵队。十二月,红五军军部率两个纵队到萍乡、攸县、茶陵等地活动,接着,又进到吉安、遂川等地开展游击战争。这时,中共中央巡视员彭清泉也来到了这个区。

一九三○年一月,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界特委。为了发展这个地区的革命斗争,并准备夺取赣江流域重镇吉安城,根据中央巡视员彭清泉的建议,在遂川雩田圩举行两特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集中湘赣边界和赣西的地方武装,成立红六军。湘赣边界永新赤卫大队的大部和莲花、宁冈赤卫大队各一部,即编为红六军第三纵队。会议并对两特委合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因认识不一,未能作出决定。

雩田圩会议的一个错误决定是:把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并对井冈山地区的革命斗争有过贡献的袁文才、王佐仍视为上匪,决定予以武力解决。会后,红五军根据会议决定和湘赣边界特委的请求,在永新城以武力解决了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袁文才当场被特委负责人杀害,王佐闻变逃跑,落水身亡。袁文才、王佐被害后,其残部中的一些人,便与反动地主武装相勾结,盘踞井冈山的大小五井等村庄,与我为敌,给根据地的斗争造成了一定困难。在此以前,湘赣边界特委的王怀、朱昌谐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特委党委、曾任红四军第十师党代表、茶陵县委书记的宛希先。这些错误行动,在革命队伍内部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正当赣西地区党内在如何进一步发展革命形势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的时候,红四军前委率红四军主力回到了江西。根据赣西特委的请求,前委于二月六日至九日在吉安县的陂头召集红四、红五,红六军军委②和赣西、赣南特委举行联席会议(通称“二.七”会议),详尽地研究了湘赣边界、赣西和赣南地区的斗争形势,决定将三个特委合并,组成中共赣西南特委,统一领导赣西南地区的斗争。

“二.七”会议的一些决定中,虽然也存在某些“左”的倾向,但总的、基本的方面是正确的。“二.七”会议前,赣西、赣南地区存在着不重视分配土地、不重视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不注意积极武装工农群众等现象,影响到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湘赣边界的情况,虽然和赣西、赣南地区不同,但在分配土地和政权建设等方面也有些问题急需解决。“二.七”会议批判了在这些问题上的错误认识,确定了彻底分配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和积极武装工农群众,为赣西南特委的中心工作任务。

“二.七”会议后,红四军根据会议精神,曾先后决定攻打吉安和赣州,均因敌情变化或情报不准确,未能实现。二月中旬,红四军和红六军第二纵队在水南、值夏地区歼敌一个旅。接着,红四军围攻赣州未成,便进至南雄、信丰等地,开展群众工作。六月转到了闽西。红五军于会后不久转到了湘鄂赣根据地。

一九三○年三月,中共赣西南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确定了赣西南地区党组织的主要斗争任务是:第一,在根据地内普遍建立工农兵政府;第二,发动群众彻底平分土地;第三,积极武装工农群众,扩大地方武装;并以夺取吉安、赣州,进而夺取江西全省政权为总的斗争目标。赣西南特委分设东、南、西、北四路党的行动委员会③。原湘赣边界地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县和安福、以及吉安县属赣江以西地区,划为西路行委领导范围。

西路行委领导的地区(下简称西路地区),除吉安西区外,早就建立了工农兵政权(苏维埃政府),但当时有些县、区、乡、村政府工作效率不高,主动性不够,有的只知照转党的决定,有的甚至混进地主、富农和投机分子。因此,行委决定通过召开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苏维埃代表大会),大力进行整顿。各级代表大会在“撤换不称职的违反贫苦工农利益的委员”、“选举真正代表贫苦工农利益的群众领袖做委员”的口号下,进行民主选举,选出了各级政府委员。经过这次整顿,政府成员比较纯洁了,工作效率也有一定提高,从而更加密切了政府同群众的关系。这时,原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根据赣西南特委和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的指示,改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的西路办事处。

西路行委和西路办事处根据赣西南特委和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指示,领导群众开展了分田运动。在西路地区,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占有全部耕地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逐川百分之八十,永新、茶陵、酃县百分之七十,宁冈、莲花百分之六十);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的贫雇农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二十的中农,仅占有全部耕地的百分之二十到四十。较普遍的租率为农民、地主各半,亦有地主得百分之六十的。西路行委领导的原湘赣边界各县,在一九二八年,曾经普遍地分了土地,但由于战争激烈,敌我进退频繁,多数地区分田果实未能巩固。此次分田,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仍采取“没收一切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具体办法是以乡为单位,确定每人平均亩数,然后按照各耕户原有耕地的数目,抽多补少,不久又提出抽肥补瘦。这次的分田运动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效果,它不仅使无田或少田的农民都得到了土地革命的实际利益,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而且起到了“争取群众,发动斗争”的动员作用。

分田以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显著提高,纷纷要求组织起来,保卫革命政权和土地果实。地方武装和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军事组织——赤卫军、少年先锋队(下简称少先队)④,在原有基础上飞跃发展起来。二十至四十岁的男女工农群众大都参加了赤卫军,工农家庭的十六岁至二十岁的男女青少年大都参加了少先队(年龄界限各地不完全相同)。赤卫军、少先队的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侦察、传递情报,救护、转运伤员;当敌人进攻时,积极扰乱敌人后方,或直接配合红军和游击队作战。赤卫军的武器是鸟枪、梭镖和土炮。少先队的武器主要是梭镖。他们农忙时从事生产劳动,农闲时进行训练。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这时多数仍称赤卫大队或赤卫队,有的称赤色游击队。由于根据地内比较稳定,他们多活动在边沿地区,进行打击敌人,发动群众的斗争。一九三○年七月,永新、莲花、宁冈赤卫大队和吉安西区赤卫队奉命编为红二十军第三纵队。不久,永新、莲花等县又组织了新的赤卫大队。

在此期间,赣西南特委在整顿革命政权、分配土地和发展群众武装等方面,基本上执行了前委的正确指示,因此,整个赣西南地区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地也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赣西南特委组成不久,在领导思想上就表现了某些“左”的倾向,把夺取吉安、赣州进而夺取江西全省政权的长远斗争目标,当作当前的行动纲领,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组织和领导革命群众和地方武装,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主力红军参加的情况下,连续八次攻打吉安城。西路地区和赣西南其他地区的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高举红旗,英勇攻击,多次冲到吉安城下,给敌人造成很大威胁,但终于未能攻破吉安城,徒然受到很大伤亡,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

一九三○年六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使第二次“左”倾路线即李立三路线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立三路线不承认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承认革命需要主观力量的充分准备,认为当时不断的军阀战争,加上红军运动的初步发展和白区工作的初步恢复,就已经具备了在全国“大干”(武装起义)的条件,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达到“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进而建立全国革命政权。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还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

赣西南特委接受立三路线以后,在攻打吉安的行动上,更加一味蛮干,提出“誓死拿下吉安”的口号,使这一行动具有更大的冒险性。赣西南特委中的一些人,站在极“左”的立场上,打着立三路线的旗帜,提出“赣西南特委犯了农民意识,保守主义,割据观念错误”,大反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并将赣西南地区的党团组织合并,组成江西省行委,李文林为书记。

在此期间,红四军和红五军都得到很大发展,并分别组成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这两个军团会合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转战至赣西南地区,并打下了吉安城。江西省行委和红军中的一些人,继续坚持贯彻执行立三路线,要红军攻打南昌、九江。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对这种“左”的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经过袁州会议、峡江会议和罗坊会议,这种“左”的错误基本上得到纠正。赣西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在总前委领导下继续得到发展。

① 赣西特委当时主要领导吉安,吉水,安福、万安、泰和等县党的组织,活动中心为吉安的东固和延福地区。赣南特委当时活动中心在雩都。

② 红五军军委负责人(红五军领寻人)未出席会议,系委托红六军军委负责人(军长黄公略、政委刘士奇)同时代表红五军军委参加会议。

③ 除西路行委领寻地区己见上文外,东路行委以宁都为中心,领导乐安、永丰、宜黄、南丰、广昌、石城、瑞金、会昌等县党的工作,南路行委以赣县为中心领导于都、寻邬、安远、大庾、信丰、南康、上犹、崇义、龙南等县党的工作;北路以内延为中心,领导新余、分宜、宜春、峡江以及吉安、吉水各一部党的工作。兴国、万安、泰和以及吉安、吉水的河东地区等地党的工作由赣西南特委直接领导。这四个行委,以后都改为分委。

④ 赤卫军、少先队当时编组情况:赤卫军,每县编一个师或一个军,每区编一个团,每乡编一个营,每村编几个班至一个连;少先队,县编总队,区编纵队,乡编大队,根据人数多少,下分若干中队。他们以村或乡为单位,农闲时每周操练或上课半天,区、乡定期举行会操。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手中武器的使用和保管以及步法、卧倒、散开和利用地形地物等基础动作。政治训练,采取连队政治指导员和党的负责人不定期作报告等方式,讲解政治常识和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