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二方面军/征战历程/第一节 红四、六军会师公安,红二军团成立

第一节 红四、六军会师公安,红二军团成立

红二军团成立  在曲折的斗争中胜利发展

一九三○年五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红军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和军,执行“争取革命暴动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直到全国政权夺取的总任务”。要求红军集中力量“进攻交通要道、中心城市,消灭敌人主力”。会议还要求在八月以前无条件地扩大红军五十万,并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和组织序列,以统一军制。鄂西特委派段德昌参加了这次会议。

上海红军代表会议后,红六军七月一日攻克公安(南坪)。七月三日进驻西斋的红四军得知红六军攻占公安的消息后,便经申津渡进至公安,七月四日与红六军在公安会师。七日,两军在公安召开联席会议,红四军改称红二军,成立二军前委①(会师前红四军是由湘鄂西前委领导的),并开始北渡。红六军自公安出发,攻打弥陀寺,歼敌二百余。此后,两军在斗湖堤一带渡江,红六军在前,红二军在后。在红二军渡江时,敌舰阻扰,被击退。两军全部安全过长江。到达郝穴后,确定进攻监利。红二军攻下了监利的堤头镇,歼敌二百余人。红六军经普济观、太马河向监利进攻,进至刘家铺时,遇国民党军新编第五师两个团的顽强阻击,未能实现攻城计划。两军即撤到普济观、沙岗一带休整。“在普济观开二军团前委会,正式成立了红二军团,编成了二军团指挥部”,“开了一个星期的会,研究得很仔细”②。经讨论统一了部队的编制序列,红六军的纵队、大队、中队、分队改组成为师、团、营、连、排,并以排为单位成立伙食单位。红二军,原来的路指挥部改组为师,下属团、营、连、排。

红二军团的编制序列和领导人如下:

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政治委员(鄂西特委书记由周小康代理),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柳系中央代表,在巡视洪湖工作后留鄂西工作)。第二军:贺龙兼任军长,朱勉之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四师及警卫团。第四师,王炳南任师长,陈协平任政治委员,向鲁清任参谋长;师辖第十团,团长张一鸣,政治委员吴凤卿;第十一团,团长覃甦,政治委员汪毅夫;第十二团,团长吴虎臣,政治委员张海涛。警卫团,团长贺佩卿,政治委员吴协仲。第六军:邝继勋任军长,下辖第十六、十七师。第十六师(红六军第一纵队改编),王一鸣任师长,王鹤任政治委员;师辖第四十六团,团长李骑;第四十七团,团长贾鸣钟,政治委员邱鸿禧;第四十八团,团长桂伦,政治委员谭抗。第十七师(红六军第二纵队改编),段德昌任师长,许光达任政治委员;师辖第四十九团,团长刘仁载,政治委员戴文斌;第五十团,团长张海清;第五十一团,团长陈华山,政治委员段德福。

红二军团在普济观一带尚未全部完成整编工作,即向东北转移。红二军开驻府场,红六军开驻峰口时,继续进行了整编工作。

红军第二军团和军团党的前委的成立,标志着湘鄂西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使湘鄂西苏区的主要武装力量在组织上达到了统一。红六军过去是没有自己伙食单位、分散在群众家里吃饭的游击队式的队伍,红二军的组织编制也比较杂乱,现在都整编成为统一编制的正规红军,这对革命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和湘鄂西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普济观召开的前委会议还研究了部队建设、行动方针和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

关于部队建设,前委认为,由于红二军和红六军发展历史不同,诞生地区不同,各有其自己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因而确定,要进一步加强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建立和健全各级政治机关,充实工农成分,提高政治素质,严肃认真地整顿纪律,加强团结教育;并要求边打边练,利用战斗间隙,结合实战需要进行军事训练。

关于部队的行动方针和根据地的发展方向,前委决定,要充分利用统治阶级内部分裂的有利时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当时湘鄂西的国民党正规军已大部开赴中原地区参加蒋、冯、阎军阀混战,洪湖地区仅有讨逆军新编第三师李云龙部及独立十四旅彭启彪部分驻于沙市和监利等要点,其余各地只有团防、白极会等反动地方武装防守,出现了有利于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新形势。鉴于湘鄂西各根据地之间及各苏区内部许多地方仍然处在反动势力的控制之下,前委认为,当前决策的关键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时机,迅速发展与扩大红军力量,进一步巩固与扩大革命根据地。因此决定,首先集中力量以六个月为期,拔除洪湖苏区内部的白点,肃清地方反动武装,以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尔后,逐次开辟敌人统治较弱的襄河北岸的京山、钟祥、潜江、天门等地,再向荆(门)、当(阳)、远(安)地区发展,逐步使湘鄂西各根据地联成一片。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个计划,就可北与襄枣宜苏区打通,西与巴兴归苏区打通并联系湘鄂边,红二军团就有了跨襄河、长江的广大回旋地区,踞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战略地位。

根据前委上述决定,各部队于七月下旬分两路向东北挺迸。军团主力扫除了龙湾、熊口等白点,然后跨过东荆河解放了潜江县城,基本上肃清了襄河以南潜江县境的反动势力,残敌窜至襄河以北,红军乘胜北渡襄河攻占了天门重镇岳口。国民党军恐红军向东发展威胁武汉,急令其驻汉川的教导第三师及第二十五师一部增援岳口、仙桃一线,纠合当地北极会、大刀会等反动武装拼命反扑,防阻红军。北极会是一种封建会道门组织,也叫白极会,以土豪为骨干,匪首称“老师”,按乡、村组织编练队,胁迫群众参加,蔓延沔阳一带,不断向苏区发动进攻,使东荆河一带革命工作遭到很大破坏。红二军团主力击退敌之反扑后,为了首先巩固襄河以南地区,然后再稳步向外扩大,主动撤至襄河南岸。与军团主力在潜江地区行动的同时,红六军十七师赴沔阳地区打击白极会等地主武装,在杨林尾等地严重打击了反动武装,残敌窜至彭家场等地。战斗中,第十七师牺牲一位团长。至此,洪湖苏区的江陵、监利、潜江、沔阳等县联成了一片,各地的游击队、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等地方武装,也在新的形势下有了扩大和提高。

一九三○年上半年,以李立三为代表的第二次“左”倾路线在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他们过分夸大国内统治阶级的危机,过高地估计革命力量的发展,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发布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此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并将各级党、团、工会领导机关合并组成领导武装起义的行动委员会。规定湘鄂西红军帮助鄂西与鄂西南地方暴动,尔后各路红军向武汉进迫,会师武汉,饮马长江。中共湖北省委也在六月通过了《湖北政治任务决议案》,认为“湖北是中心区之一”,具备了“革命首先在湖北胜利的可能”,要加紧准备武装暴动,争取革命首先在湖北胜利的前途。

在此期间,鄂西特委由周小康主持,在江陵沙岗的全家渊召开了鄂西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因敌情紧迫,大会只开了三天,即告结束,没有形成决议,也没有进行选举。特委根据中共中央的“左”倾方针,指责红二军团会师时没有攻取沙市是右倾,违背了中央的集中进攻路线;不同意前委在普济观会议上议定的行动方针,坚决要红二军团攻打沙市。

红二军团经月余战斗行动后,在府场、峰口等地休整了一周,进行了战术、技术训练和未完成的整编工作。由于前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军上下的一致努力,部队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休整之后,红二军团以突然的动作攻占了荆门县的沙洋镇,并以一部兵力渡襄河向东发展。就在红二军团胜利进展之际,鄂西特委连续来信催促他们向南进攻沙市。红二军团被迫放弃原来计划,回师攻打沙市。

沙市南邻长江,交通方便,是国民党在鄂西的统治中心。守敌为独立十四旅,约两个团的兵力,并筑有坚固的工事。红军九月五日发起进攻。因缺乏攻坚的装备和经验,顽强战斗一昼夜,未能攻克,部队受到很大损失,伤亡达千余人,红二军四师十团团长张一鸣等英勇牺牲。攻城失败后,红二军团退至周老嘴一带整顿。

此时中共湖北省委行动委员会又令红二军团进逼武汉,配合鄂豫皖、湘鄂赣等地红军实现夺取全省政权的任务。前委为执行上述指示,同时兼顾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决定结合普济观会议确定的方案,以红二军沿潜江、天门、京山地区前进,红六军沿监利、沔阳、汉川地区前进,逐步向东北方向发展。九月上旬,红二军自潜江渡襄河到达永隆河一带。红六军从江陵地区出发,经监利县境时,值江南反动武装大举“清乡”,红六军遂渡江打击“清乡”的敌人,在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援与石首、华容二县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先后攻克石首、藕池等城镇,毙敌石首县长以下数百人,缴步枪三百余支、机枪九挺,扩大了江南根据地。

这时,中共中央派邓中夏赴湘鄂西任特委书记及红二军团政治委员。九月十二日,邓到洪湖地区,当即命令部队返回洪湖附近集结。九月二十日,在周老嘴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传达和讨论中共中央要红二军团配合红一、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的指示。讨论中,以周逸群为代表的一些同志认为:置多年艰苦创建的根据地于不顾,驱使红二军团从鄂西奔往遥远的长沙,直接违背了游击战争的原则,也超越了客观的可能性,即使打下来也站不往脚,要求与会同志慎重考虑。但这些正确的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还是决定红二军团自螺山、白螺矶一线渡江,攻占岳阳,截断武(汉)长(沙)铁路交通以配合红一、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并且按照第二次“左”倾路线的要求,将大部地方武装的人枪编入了红二军团。洪湖根据地仅保留了拥有八十余支枪、三百人左右的武装。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特委决定另行组织民警和红色警备队担负保卫根据地的任务。

为在渡江前使洪湖根据地得到巩固,红二军团决定先攻下监利。邓中夏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中夏到后,立调第二军团回来。九月二十日,中夏赶到周家嘴(周老嘴),召开前委军事会议,全体接受中央所指示的路线(即渡江与一、三军团配合行动之路线)。但在未渡江以前,大家觉得有攻下监利再行渡江的必要。理由:一、鄂西赤色区域不致因红军渡江完全抛弃。二、......攻下监利可以声东击西,乘敌不备以渡江。三、大家估计攻下监利只须三日并可保障全胜。因此决定先攻下监利再渡江。”③

监利位于江汉平原,南枕长江,东襟洪湖,是敌人阻塞洪湖根据地南北通路的最大据点,仅保安队就有十六个连队之多,且有国民党军新三师一部驻防。一九二八年以来,红军曾两次攻打监利,均未攻克。这里的群众深受国民党的残害,此次攻打监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监利、石首、华容等县群众、赤卫队、游击队支援与配合红军作战的达数万人,担负了送饭送水、运伤员、搜索溃散隐蔽的敌人等任务,积极支前参战。红军自普济观等地出发,九月二十二日拂晓,分三路向监利攻击前进。以红二军四师一部攻占堤头,切断监利敌军与江陵的联系;以红六军十六师一部攻占毛家口,消灭红军背后之敌;以红六军十七师攻占太马河和刘家铺,从正面进攻县城。攻城红军在北郊曾家夹堤、火把堤一线击溃了守敌之后,经几次强攻,突入城内。其时,打入敌军内部任连长的中共党员杨家瑞,率部里应外合。红军攻城得手后,残敌一个营退守城南江堤和大庙顽抗,在红军压迫下,于二十三日晨缴械投降。此役激战一天一夜,歼灭国民党军新三师教导团及监利保安团等共二千余人,缴枪千余支、迫击炮五门。红军也受到了很大伤亡。邓中夏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二军此次攻下监利,死伤太多,枪多于人。”至此,监利全境全部解放,荆江南北,湘北、鄂西连成为一体。二十三日上午,城内男女老少敲锣打鼓欢庆胜利,下午召开了有数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这是红二军团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加强了两军的战斗团结。

二十四日,鄂西特委及红二军团前委在监利城召开联席会议,对湘鄂西党在目前的政治任务、政权组织、党的组织和军事行动等问题作了全面讨论。会议确定:将鄂西特委改为湘鄂西特委,将鄂西联县政府改为湘鄂西联县政府,统一领导鄂西和湘鄂边地区的工作。因邓中夏随红二军团行动,会议决定周逸群专事地方工作,代理湘鄂西特委书记,兼任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周小康改任特委组织部长。因邝继勋调中央另行分配工作,红六军军长由段德昌升任,红十七师师长由许光达继任,李剑如为红十七师政治部主任。同时,根据长江局意见,任命柳克明为红六军政治委员。

九月二十八日,红二军团进至朱河一带准备渡江时,受中共中央派遣的汤慕禹、刘鸣先来到湘鄂西。他们带来了中共中央的决定:命令部队停渡待命;任命汤慕禹为红六军军长,刘鸣先为洪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二十九日,前委在朱河召开紧急会议。关于人事问题,大家认为段德昌就职仅数日,如此变动对工作不利,根据贺龙提议,决定贺龙专任军团总指挥,总指挥部参谋长孙德清改任红二军军长,汤慕禹任总指挥部参谋长,刘鸣先的任命不变。关于部队行动企图则发生了争论。这时虽已得知红一、红三军团已退出长沙转移到了株洲、醴陵、萍乡地区,但邓中夏仍主张:“不管一、三军团是否退去,我们依然渡江。其任务与前不同,前在截断武长铁路并占领岳州,堵住武汉白军,好让一、三军团在湘境内覆灭所有在湘敌人,现在任务在于占领岳州,即长驱直捣长沙,以激起一、三军团的反攻。”③这一意见未获与会多数同志赞同。最后决定在中央新的指示未到达前,继续执行原订的开辟襄北和向荆、当、远地区发展的计划,首先集中全力进攻仙桃、岳口,彻底肃清东荆河以北襄河以南地区的反动武装,尔后再以红六军夺取天门、京山,以红二军夺取钟祥、荆门。

十月五日,红二军团分两路向仙桃前进。六日,红二军收复沔阳县城,继于张家场歼敌两个连,乘胜占领了里仁口;红六军经尤拨攻占了彭家场。七日,两军合攻仙桃,歼守敌一部,缴枪二百余支,残敌退守襄河北岸。此次行动,有汉川游击大队编成的中央独立师一部和沔阳赤卫队编成的工农靖逆军三千余人积极配合作战,对战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汉川中央独立师,是根据长江局指示为执行配合攻打武汉的任务于九月上旬编成的,吴英为师长,黄光一为政治委员。曾奉邓中夏命令留在监利一带游击,镇压反动武装。在打击沔阳一带敌人的斗争中,红军对白极会采取了打击其反动上层,争取下层群众的政策,收到良好效果,被反动势力欺骗、裹胁的群众纷纷脱离白极会,向红军靠拢。

克仙桃后,部队本应北渡襄河进攻岳口,开辟襄北地区。但邓中夏认为北进襄北是“大军冒进,敌情虽然(不)复杂,后方失其联系,亦为军事所忌。又天门、钟祥、荆门等县并非富庶之区,经济只能小解决,不能大解决。因此,决定......不再北进,移师南征。”④据此,部队占领仙桃只两日,便退回峰口,否定了在朱河作出的决定。邓中夏只想攻打大中城市,没有乘胜发展胜利,又一次丧失了扩大根据地的有利时机。

红二军团成立后,三个月中,虽有“左”倾路线的干扰,但仍基本肃清了洪湖根据地内部白点,解放了石首、监利、沔阳、潜江等县城和广大乡村,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沉重打击反动武装,广大群众的斗争热情受到了极大鼓舞,鄂西根据地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苏区纵横达数百里。红二军团和地方武装也在实际战斗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人员扩大到近三万人,战术、技术也有了进步。邓中夏很重视部队的团结和建设,在政治上开展反不良倾向的斗争,极力保证部队在思想政治上的高度统一。他还经常强调在经济分配和部队补充方面尽可能消灭可以引起不平的现象。红二军在湘西北时,那里吸大烟的现象比较普遍,战斗负、勤杂人员中也有不少人吸大烟,甚至个别干部也吸,此时这种现象已基本消除;红六军存在的极端民主化倾向也有了相当克服。两军团结有了加强,部队建设前进了一大步。

① 见1930 年7 月22 日二军军委《关于红二、六军会师前部队作战情况给中央的报告》。

② 见1961 年2 月2 日贺龙《关于一九二七年冬——一九三一年间湘鄂西武装斗争问题的谈话》。

③ 见1930 年9 月30 日《邓中夏同志关于二军团行动方向向中央的报告》。

④ 见1930 年10 月19 日《邓中夏同志向中央的报告》。


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湘鄂西联县政府成立

为贯彻九月二十四日特委及前委联席会议决议精神,湘鄂西特委于十月上旬在监利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由周逸群主持,讨论通过了《政治任务决议案大纲》等重要文件,并决定召开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于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在监利城茶庵举行。会议开得十分隆重,到会代表共八百余人,革命气氛极为高涨。周逸群主持大会,邓中夏、贺龙从前方赶回参加了开幕式,邓中夏作了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决议案,制订了《湘鄂西苏维埃法令》等文件。这些政策法令虽然也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但许多主张和作法,吸取了已往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教训,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比如在军事问题决议案中明确指出:“湘鄂西工农群众经三年斗争之久,有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军人(队),由赤卫队、游击队发展成为红军,扩大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随着革命的发展,红军扩大办法要由志愿兵过渡到民兵制,使广大工农认识到红军是他们自己的军队”,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服兵役是一种义务。要成立赤色警卫队、赤色教导队、赤色守备队、少先队等军事组织,并分别由湘鄂西军事委员会和县、区政府的军事委员会领导,担负肃清根据地反革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主力红军、地方游击队、赤卫队三结合的人民武装体制。

这次大会,对统一苏维埃区域的路线和策略,加紧土地革命,促进根据地联成一片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湘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周逸群当选为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崔琪为副主席,正式建立了湘鄂西联县政府,下辖三十余县。会后,特委还整顿和健全了县、区、乡各级政权组织,制定了工作制度,加强了地方干部的培养。湘鄂西地区政治和经济建设得到了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