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二方面军/征战历程/第五节 巴兴归和襄枣宜地区初期的武装斗争

第五节 巴兴归和襄枣宜地区初期的武装斗争

红四十九师和巴兴归苏区的创建

一九二七年冬,鄂西特委所属的巴东党组织进行了掌握武装,准备暴动的工作。

巴东县地跨长江两岸。是四川军阀向湖北扩张势力的必经之地,历年兵来匪往,散兵游勇极多,广大人民深受其害。地主豪绅为保护他们的财产,利用群众保家自卫的思想,纷纷成立大刀会、红枪会等“神兵”组织。巴东党组织乘机派遣党员打入其中进行活动,经数月努力,在江北的坪阳坝、五道垭、甘家坪、牛洞等党和群众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掌握了“神兵”两千余人。黄大鹏、谭联科等几位共产党员担任了各乡大刀会、红枪会的代表或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神兵”群众的觉悟,从积极分子中发展了部分党员。

一九二八年初,国民党巴东县长高安其,宣布征收军饷二十万元,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愤怒。党组织抓住这个时机,号召“神兵”起来反抗,组织了百余人的精干的游击队,配备了仅有的数支步枪,由张华甫、黄大鹏、廖景坤等率领,于三月初袭占巴东县城,处决了高安其以下七名贪官污吏,逮捕了一批土豪劣绅。随即成立了巴东人民委员会,以张华甫为委员长,宣布保护长江交通,取消苛捐杂税,以及反对土豪劣绅的主张,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

五月,巴东团防张家彩部和反动“神兵”千余人前来攻城。根据当时的敌情,游击队放弃了巴东县城,退回江北,并在镇江寺、东垠口一线打退了张部的追击。以后,张家彩又在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一个团的配合下,向牛洞、甘家坪、坪阳坝一带“进剿”,屠杀革命群众,焚烧农舍民房。革命武装为保卫这一中心区域,动员坪阳坝、甘家坪的“神兵”一千余人,向“迸剿”部队反击,在肖子垭毙敌百余人,缴枪数十支。但是由于革命武装对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估计不足,没有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硬打硬拼,以致在坪阳坝战斗中损失很大,“神兵”大部溃散。

坪阳坝战斗失利后,巴东党组织吸取了经验教训,决定立即转变方针,深入群众,进行秘密活动,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积蓄革命力量,待机再起。自一九二八年六月到一九二九年冬,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党的组织重新发展起来。在巴东的后坪、西陵、牛洞、甘家坪、白湾、麦峰、坪阳坝及秭归、兴山边界地区相继建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二百余人,并组成了中共巴兴归县委会。一九二九年冬在鄂西特委代表的指导下,于甘家坪召开了县委扩大会。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决定在已有党组织的地区,大力发动群众斗争,重新组织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巴兴归苏维埃政权。根据会议决定,黄大鹏、陈宗培等,组织了一支装备有五支长短枪和许多刀矛的百余人的游击队,突袭了罗溪团防,消灭了全部守军,缴枪三十余支。此役,陈宗培英勇牺牲。

罗溪的胜利,对于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坚持斗争的党员和群众是个很大的鼓舞,许多人踊跃参加游击队。在这种形势下,成立了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由李子洋、杨显应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设两个中队,分别活动于甘家坪、牛洞、坪阳坝一带,配合地方工作,恢复发展根据地。

与此同时,还在蔡家团防中发展了党的秘密组织,并取得了团防队长的职务。一九三○年一月上旬,在蔡家团防向鄂西游击大队进攻的前夕,党组织派人诱杀了团总并处决了蔡家、火峰等地的几个土豪劣绅,将这股团防三十余人改编为蔡家游击队,以周克纯为指挥,王春山、田相应为正副大队长,在蔡家山、观音堂、坪阳坝一带活动。后因麻痹大意遭敌袭击而失败。

一九三○年三月初,鄂西游击大队在黄大鹏、廖景坤等率领下从甘家坪出发袭占兴山县城,全歼城内团防,缴枪十余支。此后,该大队即在兴山、秭归边界的烟敦垭、龚家桥、小龙、阳坡、滩坪一带不断打击团防和反动“神兵”,扩大游击武装,部队发展到两百余人。六月间返回甘家坪,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十九师,以刘子泉为师长,胡荣本为政治委员,下辖四个连。同时,组织了赤卫队等群众武装,成立了以高云景为主席的巴兴归苏维埃政府。

九月,兴山保卫团准备向苏区进犯,红四十九师在赤卫队配合下先发制人,攻其不备,再次袭击兴山县城,击毙敌百余人,缴枪数十支。

十月,川军戴天明旅一个团由巴兴归三县团防配合,在“土铲三尺,鸡犬不留”的口号下,向苏区大举进攻。县委鉴于红军处境不利,遂决定留下部分同志在苏区坚持秘密斗争,红四十九师转移到房县、兴山边界的高桥河、黄连坪、老林湾、花甫岭一带打击小股敌人,开展游击战争。

十一月,敌人“围剿”高潮过后,红四十九师返回苏区休整。师成立了政治部,以潘兆麟为主任,部队编成两个营,以杨显应、谭联科分别担任营长。休整后,部队分五路出动,开展游击战,配合群众斗争。一个月后,苏区逐渐恢复,红四十九师发展到三百余人,一九三一年初,进至罗溪一带开辟工作。

红二十六师和襄枣宜苏区的创建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中旬,中共鄂北特委在枣阳县发起暴动,组成了工农革命军——枣阳游击队,由程克纯(祖武)领导活动于枣阳西部的蔡阳铺、璩家湾一带。到一九二八年五月,在枣阳以西的蔡阳铺、璩家湾、乌金店、程家坡、隆兴寺地区和襄阳东部的王家集一带开辟了一块游击根据地,组织了五百余人的赤卫队。此时,游击队发展到三百余人,编成一个总队,以程克纯为队长,李实为党代表。六月,桂系军阀对枣西游击根据地进攻,游击队和赤卫队曾多次组织反击,但未能成功。至十月,游击队因遭敌严重打击而失败,枣西游击根据地丧失。

与此同时,枣阳的党组织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保留下来的部分同志,隐蔽在枣阳、襄阳、宜城边界的农村中,进行秘密斗争,并以部分党员打入团防内部作兵运工作,等待时机。一九三○年春,国民党正规军调去参加蒋、冯、阎军阀混战,反动力量相对弱,鄂北特委决定以枣阳为中心恢复武装斗争。枣阳的党组织立即组织党员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收集过去埋藏的枪支,成立了襄枣游击大队,在杨秀阡、余益庵、张香山等同志领导下,再次公开发动枣西的革命武装斗争。四月十六日,游击队在当地群众和打入团防内部工作的同志配合下,袭击蔡阳铺的保卫团,将其大部消灭,缴枪数十支。接着,又乘胜进击,消灭了瞿家古城、黄龙垱、璩家湾等地的团防,缴枪百余支。七月建立了以黄龙垱、璩家湾、蔡阳铺、耿家集为中心的纵横一百余里的根据地,游击队发展到五百余人,改编为红二十六师,以张香山为师长,余益庵为党代表。为了加强根据地工作的统一领导,在中共鄂豫边特委的领导下(这时襄枣宜地区已由中央划归该特委领导)成立了鄂豫边革命委员会,程克纯为主席。并建立了下属的襄东、宜东、枣阳等县苏维埃政权,襄枣宜根据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