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二方面军/回望硝烟/贺龙走马川鄂边--------戴寰志

贺龙走马川鄂边--------戴寰志

1932年夏,蒋介石坐镇武汉,对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军事“围剿”。lO月上旬,洪湖苏区丧失殆尽。贺龙同志根据中央湘鄂分局指示,率领红三军一万多人撤离洪湖,绕道豫西南、陕南、川鄂边,转移至湘鄂边开辟根据地。

川东鄂西边界,山险水恶,丛林莽莽,加上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破坏,红军一路上艰苦备尝;但是,广大指战员在贺龙的坚强领导和卓越指挥下,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铁的纪律,终于胜利地完成了大转移的任务,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

红三军远征川鄂边,象一颗耀眼的慧星,划破了黑暗的苍穹,许多关于贺龙军长的传奇般的故事,至今仍在川鄂边区人民中传扬。

智取“一线天”

川鄂交界的野猪峡,座落在大宁河上游一条小溪涧上。一里长的峡谷,两岸悬崖千仞,谷宽二丈左右。从峡头到峡尾,始终只见长天一线,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紧挨着的七蟒峡,危崖绝壁,堪称天堑。这一带是出入川鄂的一个咽喉要地。l932年12月15日凌晨,红三军冒着凛冽的朔风,由湖北竹溪来到了四川巫溪县境的野猪峡口。

驻守这里的是国民党的一支变兵队伍,头子叫黄涛。他从湖北来四川募兵,手下已有三百多人。得到红军要路过的消息,黄涛便与地方反动武装相勾结,妄图在此阻击红军。

峡口北面的一座岗楼里,灯火摇曳,人影憧憧。保安队长史焕章召集他的一班喽罗,猜拳行令,酒足饭饱之后,正在作“战前动员”:“野猪峡、七蟒峡这条红军入川的通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弟兄们!乱世出英雄。黄司令有话,守住关隘,打走共军后沦功行赏,升官发财人人有份!”话音刚落,保安兵们吵作一团,有的干嚎着提虚劲,有的直眨巴眼睛,大多数人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他们知道,史焕章这小子,表面气壮如牛,内心却胆小如鼠,口是心非,言不由衷。正在吵吵嚷嚷,突然“哐啷”一声,楼门被人踹开,闪进几个威风凛凛的大汉。他们头戴红五星,手持驳壳枪,大张着机头,领头的那位红脸大汉还举着一枚手榴弹,弹盖已揭开。他大吼一声:“不许动!”顿时,敌人一个个吓得呆若木鸡,面无人色。史焕章毕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人,他眼里盯住来客,嘴里软软地连声说:“嘿嘿嘿!里面坐,里面坐!”右手却向左肋下的盒子枪摸去。

“你敢动!先打死你!”一声猛喝,史焕章慌忙缩回了手。说时迟,那时快,那红脸大汉一边说,同时一步冲上前去,缴了史焕章的枪。史焕章战战兢兢地问:“你们是——”“我们是红军!对不起,今天要借道南下。请看,这就是我们的路条!”红脸大汉说完,从衣袋里摸出一张纸条递给史焕章。史焕章哆哆嗦嗦地展开纸条,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特别通行证,为民除害,横扫天下;挡我去路,以卵击石!”下款署着两个大字:“贺龙”。史焕章一见这两个字,一下子吓得瘫软在木椅子上。贺龙两把菜刀起家,南征北战、斩关夺隘的声威,史焕章早有所闻。他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以为站在面前的就是贺龙,又是点头哈腰,又是打躬作揖,连声谢罪道:“对不起,贺将军,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人是奉命行事。其实……”“哼!你没有资格见贺老总。我是贺龙部队先头连雷连长。”雷连长不屑一顾地说,紧接着又厉声喝问:“别罗嗦!你的队伍是撤还是不撤?”“撤、撤、撤……”史焕章语无伦次地回答,转身对吓呆了的部下,把手一挥说:“还愣着干啥?快撤!”保安兵们此时都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抱头直向下游七蟒峡逃窜。就这样,红军凭着贺龙的一张“特别通行证”,不费一枪一弹,就顺利通过了“一线天”。大部队赶到后,紧接着向七蟒峡发起攻击。七蟒峡的守敌,听了从“一线天”跑回来的保安兵绘声绘色的描述,早就乱了阵脚。无论黄涛如何弹压,交战不过几分钟,敌军就弃关而逃。黄涛则带着几个残兵向巫溪县城逃窜。

红 桔 情 深

暮色苍茫。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巫溪白鹿乡场。眼下正是红桔上市季节。厚坪中堡寨乔茂海老汉还在路边卖桔,见来了兵,挑起桔担扭头就跑。慌乱中一走神,他在青石板上摔了个脚朝天,一担红桔满地乱滚。乔茂海眼见大军越来越近,此时也顾不得桔担了,他从地上爬起来,就没命地跑。“老人家请站住!”后面的喊叫,吓得乔老汉更不知所措。他虽站住了,心里却一直打鼓。等了一会儿,乔老汉见没有动静,这才缓缓转过身来。他一下子惊呆了:只见满地的红桔已被那些兵一个一个捡回了竹筐,谁也不拿不吃,而且一个兵还担起桔担正向乔老汉走来,笑嘻嘻地说:“老大爷,不要怕,快把红桔挑去卖!”见乔老汉直发愣,那个兵把桔担交到他手里后又说:“我们是共产党、贺龙领导的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我们是保护老百姓的,决不随便拿老百姓的一点东西!”说完,就和同伴们继续往前赶路了。

乔老汉如坠烟云,恍然若梦。他索性坐下来,装了一锅旱烟,巴哒巴哒地想心事:一年前,他也是上街卖红桔,突然遇到黄涛的变兵,一担红桔抢了个精光,还挨了几枪托。事后,乔老汉连气带伤,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才下地。可眼下是怎么回事呢?!

过了一袋烟工夫,他还正在纳闷,又从白鹿溪走来一支队伍,人流滚滚望不到尾。看那一身装束,乔老汉断定这也是贺龙的队伍。这回,他没有挪步,安心要好好看看红军,见见贺龙。等部队走近了,平时一个铜板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乔老汉,却大大方方地将红桔一个劲地往战士口袋里塞。满脸征尘的战士们推着不要,乔老汉硬是要给,推来让去,十分动人。乔老汉嘴里连声说:“你们辛苦了,请吃,请吃!”还不住地打听谁是贺龙。不一会,一担红桔就送完了。这时,走过来一个骑着高头大马,蓄一撇浓胡髭的人。听说这就是贺老总,乔老汉三脚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贺龙赶紧勒住马头。只见乔老汉从衣袋里摸出一个又大又甜的红桔,双手捧着递向贺龙。贺龙慈祥地笑了。他向老汉道了谢,双手接过红桔,随即向马前的勤务兵耳语了几句,然后一提缰绳走了。勤务兵把一包铜钱送到了乔老汉手里,说:“老大爷,贺老总说,这是给您那一担红桔的钱。多谢您了!”不管他要不要,勤务兵一边说一边撒腿就跑走了。乔老汉捧着那包铜钱,热泪止不住地直往外涌。

按照贺龙同志的命令,当晚万余红军露宿山坡、阶沿,毫不惊动村民。翌日凌晨,部队又披着霜露,打起灯笼火把,向湖北双桥挺进。

大 昌 镇 风 云

大宁河中游的四川巫山县大昌镇,是川鄂边区的一个热闹古镇,共有二三百家商铺,三四千居民。贺龙率部离开湖北双桥,穿越神农架,翻过大巴山,日夜兼程向大昌镇进发。

巫山县伪县长、“清乡”总司令马嗣良接到大昌区伪区长、绰号“周古董”打来的告急电话后,一面命令“周古董”火速调集民团严密防范,同时命令县团务委员会督练长陈伯宇,调集一个中队赶到大昌救援。马嗣良亲临大昌督阵。临行前,他扶乩问卦。乩盘上显出“马到成功”几个字。于是他得意忘形地对部下说:“马到成功,这正是我马某旗开得胜的预兆!”说着还呲牙咧嘴地狂笑了一阵。

马嗣良到大昌后,星夜调兵遣将,准备负隅顽抗。镇丁打锣游街,传喻安民告示:“马县长马司令亲领重兵固守大昌,军民人等不得惊慌!”

12月19日清晨,旭日东升,红军部队从镇西北白云山高举红旗向大昌开进。马嗣良将县团练中队放在镇西迎战,地方团练中队守镇北,他自己同伪区长坐镇区公所静候佳音。

红军队伍一出现,督练长就下令开枪。山上红军的一支尖兵部队一面还击,一面高喊:“我们是红军!你们不要打,你们是打不赢的!”

敌分队长“苏大炮”偷偷地从壕沟里抬起头来,准备对准喊话的战士放冷枪,谁知“砰”的一声,山上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他的肩部。他“哎哟”一声,爬在沟底就再也不敢动弹了。督练长又下令射击,密集的枪声好似炸锅的豆子一样。敌军抵抗了一个多小时,红军大部队赶到了,分三路下山包抄大昌,吓得敌军魂飞魄散。这些平日里一手拿烟枪一手拿步枪的“双枪兵”,直扑大宁河向对岸逃命。督练长被当场活捉。马嗣良接到败报,深知大势不好,单枪匹马地溜到了河边。河边排着一溜木船,这些从上游巫溪、大宁厂携带家眷、财宝逃窜的土豪的包船,由于红军的进攻,被堵截在河边了。马嗣良叫住一个地方团丁,背着他涉水过河。马嗣良一上岸就没命地跑,把皮鞋也跑丢了一只。他急忙中从沙滩上拾起一只烂草鞋套在脚上,向县城连滚带爬逃命去了。

军号震天。红军队伍浩浩荡荡开进大昌。贺龙骑一匹高头大马,同战士们一道,威武地走在镇街上。土豪劣绅心惊肉跳,一般居民关门隔窗窥视。部队不进民房,倚坐街沿休息,埋锅造饭。宣传队员尤其忙碌,他们手提灰桶、刷子,不一会儿,大昌镇墙壁上就刷满了标语:“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卖香烟的小贩谢协元,不敢露面售货,就悄悄地把香烟盘子放在街沿上,里面放一张写明香烟价钱的字条,自己却躲在一旁,暗中察看。等红军拿完烟,他端回盘子一数,分文不差!消息象长了翅膀,在镇民中飞快地传扬。一家家的大门敞开了。人们迎向红军,象见着了久别的亲人。红军把没收土豪劣绅的布匹、粮食、盐巴、白糖、粉条、银元……连同在土豪船上搜到的箱笼细软、绫罗绸缎等等,摆了一街。贺龙主持召开了一千多人的群众大会,当众杀了从巫溪县潜逃来的两个大恶霸。贺龙在大会上讲话说:“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我们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而战斗!”他指着成堆的财物,号召穷人,“无钱拿钱!无粮拿粮!无衣拿衣!”一些群众开始不敢要,贺龙就叫战士们给最穷困的人户送去。一位班长将装上财物的渡船摆过宁河,向对岸一些看热闹的穷人散发了棉絮、衣服、毛毯……千年的古镇闹红了天!

红军在大昌镇稍作停留,吃了顿午饭就开拔了。群众自动为自己的队伍烧茶送水。贺龙同几个军部首长正在吃饭,几个老乡端来一些热气腾腾的水口挂面,高低要贺龙和首长们品尝这本地特产。水口面汤清面白,回锅不烂,相传为明代贡品。贺龙爽快地吃了面条,笑眯眯地连声说:“这面好吃!这面好吃!”临走时,贺龙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他伫立镇东口,眺望一马平川的大昌坝子,满怀深情地对大家说:“大昌这个地方还蛮不错嘛!将来很有搞头呢!”

风 雪 火 峰 山

红三军离开大昌县火峰山界。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连日不住。大转移以来,红军跃进几千里,沿途人生地不熟,电台早没有了,同中央和友邻部队失去了联系。作战地图也丢失了,只好找一本中学生用的地图,摸索着边打边走,夜以继日地行军作战,部队减员很大;缺乏药品,没有粮食,弹药不足,衣服单薄……战士们鹑衣百结,骨瘦如柴,头发胡子都老长老长,如今,随身带的干粮袋又已空空如洗。沿途荒无人烟,战士们只好忍饥挨饿,顶风冒雪艰难地攀登。

贺龙军长走在队伍的前面。他身披一件黑大氅,滑竿不坐,战马不骑,拄着一根手杖,同战士们一道踏雪爬山。行军队伍里,不时传来他那爽朗、幽默的笑声。贺龙面对漫天风雪,兴味悠长。几个伤病员疲惫不堪地坐在路边石头上歇气,眼看有些支持不住了。贺龙走过去,用手轻拍着伤病员的肩膀说:“伙计!又不行了吗?只要一过山,我们就有滚烫的烧土豆吃哩!在这里报销划不来哟。”于是,那些伤病员又振作起精神,跟着贺老总咬牙前进了。

过土地岭,下鸳鸯池,开始看见了农家住户。山垭口一间破草房,主人姜达善在这山沟沟里从未见过这么多的人马,想躲也躲不及了,因为先头部队已经来到他的家门口。战士们向老姜讨口水喝,老姜满腹疑虑地叫他们自个儿进屋到水缸里去舀。战士们不肯进屋,姜达善叫他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儿,一人端出一瓢凉水。战士们接过水瓢,一人喝一口,挨次往下传,喝完又马不停蹄地朝前赶路。每个战士离开时,都没忘记给主人道谢。老姜生平第一次见到这样客气的队伍,一副愁容化作了满面春风。

前面不远处,大路边有一座半塌的板壁房。当门坐着个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她面前放着一畚箕红薯,正摸着刮红薯皮。老炊事班长走上前,轻言细语地同大娘商量买点红薯给战士们充饥。听着这和和气气的声音,老大娘把红薯端到大门口,说:“山里头没啥好东西。你们饿了尽管吃!”战士们路过这里,一人拿一个生红薯,顺手丢下一个铜板,转身就啃。不一会儿,老大娘面前堆了满满一畚箕铜板!她乐颠颠地不知说啥才好,回头对一直藏在地窖里的孙子喊:“这些先生是好人啦!他们饿了,你快从窖里多提几畚箕红薯来,可千万再不能要人家的钱啦!”这时,老班长又走上前说:“我们不叫先生,叫红军,军长是贺龙。我们见了穷人比亲人还亲。”老大娘低头听着、想着、琢磨着,从她那黑洞洞的眼眶里,滚出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

火峰山顶上的胡家湾,积雪数尺,一片玉砌银装。远远近近的农家,都埋在雪窝中。这一带,兵、匪、官、绅竞相为害,山民们苦不堪言。本地伪团总薛银根和薛银彩兄弟俩,同时又是“江湖会”会首。二人占山为王,坐地分赃,打家剪径,无恶不作,人称“薛家两只虎”。红军向火峰靠近的消息传开后,“薛家两只虎”就恫吓老百姓说:“谁敢与红军来往,日后满门抄斩!”傍晚,红军来到这里时,老百姓差不多都逃进了老林、岩洞,跑不动的就关门插闩,使雪夜的山村更加寒气森森。

贺龙听了前哨的情况报告,当即下令:“尽快捉拿‘两只虎’,为民除害。”同时下令全军就地露营,拣些枯枝败叶燃点篝火。

有些战士从柿子树上搜寻残存的果实,摘下来啃;有的在田埂上找出尚未枯透的高粱秸,嚼着、吮着。饥肠辘辘,生柿子又苦又涩,高粱秸早已失去了甜汁。一堆又一堆的篝火,驱逐着山村那彻骨的寒气。

不一会儿,薛家兄弟俩终于被抓到了。这两个平日骑在群众头上拉屎拉尿的地头蛇,现在浑身象筛糠。按照贺龙的布告,“两只虎”就地处决了。这一切,躲在附近的山民们看在眼里,热在心里,他们一个个迎着熊熊火焰从黑暗中走出来,从家里背来苞谷、土豆、杂粮……倒在了红军的白水锅中,把一捆捆木柴添进了火堆里。熊熊燃烧的篝火,把山民们那凉透了的心烤融了,使冰封的土地苏醒了!

强 渡 巫 峡 口

晨光熹微,江水浩荡。

红军从火峰步行四十多华里,来到了长江巫峡的终点岸边。啊,长江,久违了!指战员们在心底欢呼着。

峡口北岸有两个相距五华里的小集镇。它们分别都有百来户人家。这里是过江的上下两个渡口,也是川鄂交界处的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码头。原来驻扎着国民党军一个团及湖北巴东县部分“山防”部队。红军还在火峰,这里已军心大乱。国民党部队一面造谣惑众说:“贺龙快来了!他们沿路共产共妻,烧杀奸掳!”一夜功夫,国民党官兵全部逃到了江南。不少老百姓听了谣言,半信半疑,人心惶惶,纷纷躲避。国民党兵逃跑时,还胁迫船工,将两个渡口的大小船只全部隐藏在巫峡南岸的火焰石处。敌军还在江南部署火力,企图封锁渡口,阻止红军过江。

贺龙来到江边,举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对岸后,就兵分两路:一路在下游西襄口架起两挺机枪,向对岸敌阵地射击,吸引敌军火力;另一路直插上游官渡口。

红军在官渡口街巷两头放上岗哨,大部队绕街而过,到河堤下集结。一个班长带几个战士进了街巷。班长挨户敲叩紧闭的大门,耐心地讲:“老乡,不要怕。我们是贺龙指挥的红军,是专为穷人打仗的队伍。现在我们要过江弄船,把您家的门板借用一下。我们怎么拿的,一会儿保证还是怎么归还,请放心!”

红军将借来的门板扎成木筏,载着尖刀排几十个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和惊涛骇浪冲向南岸。红军一上岸,一边去峡中拦船,一边向江南守敌发起冲锋。交战不久,打跑了敌兵,夺回了渡口。从巫峡拦回的三十多只大小木船,载着大部队过江。

镇上没跑的居民们,眼见贺龙的部队如此神勇,纪律严明,不由得满心钦佩。小商赵唯顶、向国康等几个人一商量,领头凑钱买了三大串鞭炮,邀约全镇父老,带上锣鼓唢呐来到了街口,准备慰问红军。

不一会儿,一个壮实威武,和善可亲,脚蹬满耳草鞋,身骑黑马的人迎面而来。哨兵向镇民指点说:“这就是你们要见的贺老总。”贺龙看到街口的情景,连忙滚鞍下马,将缰绳交给警卫员,自己大步流星地向街口走去。搬运工人陈奎远吹燃手中的纸捻子,正要点鞭炮,被贺龙军长的大手一把抓住了。贺龙和颜悦色而又激动地说:“莫点,莫点!我晓得你们都是穷人。为穷人办事是我们的本份嘛。你们又有好多钱!快收起来。你们的情意,我贺龙领了!”几句话,说得大伙儿心中暖洋洋的。这时,一个战士跑来向贺龙报告:“船已备好,请首长过江!”贺龙问:“老乡们的门板还好了没有?”战士回答:“门板都已集中在河坝,正在逐家对号归还。”“这事要抓紧办,一块也少不得,要是差了老乡们一根草,我要找你们算帐!”

战士传话去了。贺龙又眉开眼笑地同镇民们摆起当前革命的形势和红军的政策。等到门板全部归还,他才同镇民们握手话别。大伙儿目送着贺老总那远去的身影,不住地念叨着:“天下有这样好的队伍,那穷人硬是有翻身见青天的日月!”

贺龙率领红三军过长江后,就向着湘鄂边区,红旗飘飘,长驱南进,去迎接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