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二方面军/回望硝烟/举家八口事长征----谭冬梅

举家八口事长征----谭冬梅

1986年7月,我和老红军董新山同志来到当年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省革命委员会初期所在地——大庸永定镇,访问红二军团的老同志。访问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故事,这就是老红军侯清芝一家八口人参加长征的故事。“老少人八口,举家事长征”。听到这件事,我被震住了。我学习研究党史三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举家八口人参加长征这种奇事,这真是淹没了半个世纪的特大新闻!我怀着尊敬的心情,特地访问了年已七十三岁的老红军侯清芝。

侯清芝全家参加长征的八口人是:父亲侯昌千(又名侯德成),母亲殷成福,叔父侯昌贵,爱人刘大妹,大弟侯清平,二弟侯宗久,妹妹侯么妹。年龄最大的,是他年近五十的父母,最小的是才五岁多的二弟。侯清芝一家于1935年ll月19 日,跟随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到l936年11月,有三人到达陕北,走完了长征全程。在长征路上,侯清芝一家八口牺牲了四人,即他的父亲、叔父、爱人和妹妹;二弟侯宗久长征中寄留在甘肃成县群众家;到达陕北的只有侯清芝、侯清平兄弟二人和他们的母亲。侯清芝一家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与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的伟大长征,参加者约有二十万人,结束时到达陕北的,仅三万多人;而举家八口人参加这一壮举的,大概仅有侯清芝这一家吧。

侯清芝何以举家八口参加红军长征呢?这不是一种偶然的举动,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原因的。

侯清芝是湘西大庸土家族人,他的悲惨家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社会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他的祖父是大庸三家馆乡旋水村一个穷苦雇农,由于家计贫寒,直到四十五岁,才娶了一个双目失明、携带两个女儿的寡妇作妻子。一家四口,整日象牛马一样劳动,好不容易攒钱买了十多亩贫瘠的山田,搭起一个小茅棚,作为安身立命之所。祖父母生下他的父亲侯昌千、叔父侯昌贵。父亲不到八岁就给地主做童工,挑起生活的重担。

侯昌千成年后,与同样贫苦出身的殷成福结婚,先后生下七个儿女,老大就是侯清芝。旧社会多子女也是一难。侯家人口多,土地少,底子薄,生活愈来愈艰难,子女接连夭亡三人。在旧社会,湘西地区的人民备受地主豪绅的勒索,高利贷的盘剥,和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之苦。此外,还有历代传下来的遍地土匪的掠夺与残害。l922年,土匪头子张里清与豪绅罗杨之派了五十多个匪兵,把侯清芝的弟弟侯清平抓去抵债。侯清芝一家为了赎回侯清平,只好狠心地卖掉多年用血汗换来的十几亩山田和几间茅屋。

倾家荡产救回了侯清平,全家人如何活命?十来岁的侯清芝去给土匪头子楚云伍看牛。他的父母领着几个孩子背井离乡,在永顺、慈利、桃源等地打“莲花落”、“三棒鼓”,求乞要饭。侯清芝一个人要看四头牛,还要干杂活,经常挨楚云伍家的打骂。他无法忍受,后来连工钱也没拿就偷偷跑了。以后学做木工和篾匠,勉强度日。后来,一家人回到老家,父亲又被一个姓熊的土匪头子抓去修寨子,侯清芝也被抓去给土匪放牛。侯清芝的叔父侯昌贵在1923年被窜扰湘西的川军掳去当兵,因不堪旧军队的虐待而逃跑,一路讨米回到湘西。当时,他听说桑植贺龙“刀劈盐局”,杀富济贫,于是便投奔了贺龙的部队。1926年,他跟随贺龙部队出湘西,去武汉参加了北伐军,一直打到河南。这时,他接受了许多关于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新思想。1927年春,正当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屠杀革命工农群众和共产党人。在反革命黑云滚滚之中,贺龙部队回到武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侯昌贵成为第二十军的一名战士。他跟随贺龙的二十军,从武汉沿长江东下,到了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以后,起义军退出南昌,经江西、福建南下广东。起义军被国民党军队打散后,侯昌贵经过种种曲折回到大庸老家。这段革命经历对他影响极大。他认识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是造成中国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根源。也认识到蒋介石、汪精卫这些军阀政客,虽然打过国民革命的旗号,其实都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工农群众的死对头。更重要的是,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工农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是真心实意领导工农群众闹革命、谋福利的。因此,他回到老家后,虽然人离开了革命队伍,心里却仍然想着革命。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在乡亲们和朋友中,传播革命思想,这对侯昌千一家有很大影响。

1934年1 1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率领红二、六军团在永顺的龙家寨,一举歼灭了湘西军阀陈渠珍的主力后,于ll月24日解放了大庸。根据党中央指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省革命委员会,开始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在以大庸、永顺、桑植为中心的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和建立游击武装,建立区乡村苏维埃基层政权。红二、六军团的到来,使侯清芝一家和大庸全县人民一样获得了解放。在土地革命中,侯清芝一家七口人分得十二亩水田、一幢房子和其他斗争果实。因此,他们更从实践中体会到,共产党、工农红军是解放人民的,因而热情地参加了群众的斗争。特别是侯清芝的叔父侯昌贵,在听到龙家寨大捷后,就自己去找红军、找贺龙,并带头参加了赤卫队,戴上了红袖章,当了大庸东北市区赤卫队大队长。侯清芝的父亲侯昌千也当了东北市区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分田以后,接着开展扩大红军运动,侯昌贵专门帮助扩红,报名当红军的青壮年非常踊跃。在父母亲的鼓励下,侯清芝和弟弟侯清平参加了红军,侯昌贵也当了正规红军。因侯清芝当过木工,便参加了红二军团工兵连。侯清平年纪小,编到二军团指挥部马弁班喂马,以后又到省革命委员会警卫连。当时永定镇人口有四五千,参加红军的就有一百四十多人,大庸全县有二千一百多人参加了红军。

1935年初,蒋介石国民党以十万人的兵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剿”。4月,红二、六军团从永顺一带向桑植以北转移。这时,侯清芝的父亲侯昌千和母亲殷成福、妹妹侯么妹、二弟侯宗久编人红军家属连随军转移。在转移中,侯昌千夫妻遇到了家属连被服队一位十八岁姑娘刘大妹。这位姑娘的父亲、母亲和哥哥在三月的鸡公垭(后坪)战斗中不幸牺牲,一家只剩下刘大妹一人。侯昌千夫妻十分同情她,照顾她,喜爱她,成了一家人。侯清芝和刘大妹见过几次面,后来两人在8月板栗园战斗胜利后结婚。

在反“围剿”斗争中,侯清芝、侯清平、侯昌贵参加了陈家河、桃子溪等多次重要战斗,叔侄三人,作战勇敢,表现突出。侯清芝因学过木匠、篾匠,在战斗中搭浮桥,制造马尾手榴弹、硫磺弹等,充分发挥了技术专长。在忠堡战斗时,他在工兵连被提为班长,弟弟侯清平在警卫连也提为班长。

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又调动一百三十多个团共三十万人的兵力,于9月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组织更大规模的“围剿”。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根据敌强我弱过于悬殊的形势和各方面情况,当机立断,决定红二二、六军团进行战略转移。l935年l l月在桑植刘家坪、瑞塔铺进行突围准备时,侯清芝由工兵连编入红二军团五师十四团一连任班长;侯清平由省革命委员会警卫班调到红二军团司令部警卫班任班长;侯昌贵编入红二军团六师十七团任副官。这时,侯昌千、殷成福、刘大妹、侯么妹、侯宗久仍在家属连。因当时部队要作战略转移,携带家属极不方便,组织上多次动员家属连人员分散回家。侯昌千不愿离开红军,三番五次带领妻子、儿媳、女儿和小儿子去找连长、指导员求情,坚决要求全家跟随部队转移。侯昌千说:没有共产党和红军,就没有我一家,如今大敌当前,我们不能离开红军,我们死也要和红军死在一起!侯昌千的妻子殷成福说:我们一家人,除了宗久小要照顾,其余的人都身强力壮,都可以跑路,不会给部队拖后腿。侯昌千提出,我带小儿子宗久到工兵连去,她们三个女的编入家属连被服队,我们各自照顾,不给组织上添麻烦。刘大妹更是慷慨激昂地表示:我们哪个掉了队,不要部队管;我们受伤,被打死,也不要部队招呼和收埋!十四岁的侯么妹说:你们不准我跟红军走,我死也不离开,红军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组织上看他们一家如此坚决跟随红军,反复动员说服不了,勉强同意他们留下,跟随部队突围转移。为照顾他家的特殊情况,分了一匹马给侯昌千,要他拿马驮五岁的侯宗久和一些行装。组织上批准后,侯昌千一家人高兴万分,紧张地准备突围。

1935年1l月l9日晚,侯清芝一家八口,分别在各个部队  随军突围,行进在伟大的长征队伍中。

红二、六军团出敌不意,选择敌军包围线的薄弱环节,飞渡  澧水、沅江,挺进湘中。在通过沅江封锁线时,我军在大宴溪消灭敌人刚刚派来加强防御的一个营,侯清芝带领全班俘虏了十多个敌人和十几支枪,为此,他由班长提升为排长。在向黔东转移中,1936年1月1日,二、六军团由湘中进至芷江冷水铺。二、六军团领导部署了准备在黔东创造根据地的任务。在这里,侯清芝一家八口人在一个饮食店团聚了一次。此时刘大妹悄悄告诉侯清芝,她已经怀孕两三个月了。侯清芝听了,既惊又忧,担心妻子行军困难。母亲说:“你放心带兵打仗,大妹由我来照应!”叔父说:“到了贵州那边,我们要建立苏区,那时就可以安家了!”

但是,长征的道路是漫长的。在几十万敌军连续不断的围追堵截之下,红二、六军团在黔东、黔大毕、盘县几次企图建立根据地,都因敌情变化而继续转移。部队出湖南,越贵州,过云南,到渡过金沙江,一直处在紧张的行军作战之中。刘大妹由于怀孕,行动不便,长途行军常常掉队。快要过雪山时,部队首长特意安排侯清芝照顺刘大妹。一天,侯清芝扶着妻子赶队,一步一步向雪山前进,可是,终因刘大妹难以坚持行军,与部队的距离越来越远。侯清芝焦急地对妻子说:怎么办?情况这样严重,一旦掉了队,脱离红军,就会有生命危险!刘大妹坚定地说:你别管我啦,快去赶部队,让我一个人慢慢走吧!侯清芝想来想去,只得咬咬牙,把妻子寄养在一户老百姓家里,把身上唯一的两块光洋和一小袋干粮全部留下,一再叮咛妻子将孩子生下来,千万不要落到敌人手里。两人挥泪而别。后来,有几个掉队赶上来的战士告诉侯清芝,刘大妹被土匪杀害了。侯清芝望着来路, 痛哭了一场,继续踏上长征之路。

在过雪山时,侯清芝的叔父侯昌贵因在湘中作战腿部负伤,走路很吃力,在一条山脊上,一阵昏眩,滚下雪坡,倒在了雪山上,与许多红军战士一起,长眠在雪山之上了。

部队在过松潘草地时,有个别意志薄弱、经受不住考验的人,思想动摇。有一天夜里,侯清芝听到团部一个过去抽大烟的文书煽动别人:“我们快开小差吧,不然活不下去了。”侯清芝当即向团首长作了汇报,并暗中监视这个家伙的行动。后来,正当这个文书鼓动几个受蒙蔽的士兵准备逃跑时,组织上作了果断的处置,制止了一起破坏事件。

红二、六军团从甘肃成县地区,向渭河北转移时,遭到敌人重兵堵截,有的部队损失严重,侯清芝所在的团只剩下四个连的兵力,一个营十五个干部,牺牲了十四个,只他一人幸免于难。他的父亲侯昌千在这次战斗中身受数处重伤,不能行动。部队将侯昌千和他的小儿子侯宗久,一道寄养在贫苦农民何天颂夫妇家里。半个多月后,侯昌千因伤势过重牺牲,被当地群众收埋;侯宗久则被何家收养为义子,曾改名何维俊(何家无子)。解放后,l950年,侯宗久二十岁时,何家给他找了对象结了婚。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烈士侯昌千,还在1960年1月1日立碑,碑文是:“长征革命烈士侯德成同志纪念碑”。何天颂两位老人去世后,l963年,侯宗久与爱人回到了大庸。侯清芝的母亲殷成福和妹妹侯么妹也在那次战斗中失散。侯么妹在抬担架时中弹牺牲。母亲碰上一群土匪,摔到一个天坑内,幸未摔死,第二天被一位砍柴的农民救出。她以顽强的毅力,沿途乞讨,打听和追赶红军,直到这年l2月,终于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找到了自己的队伍。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侯清芝一家八口最后只剩下母亲殷成福、大弟侯清平与他本人胜利到达陕北。后因他母亲体弱多病,经组织同意,由侯清平护送回大庸老家。由于反动派的迫害,他们在老家无法安身,又逃到石门等地,直到解放后,才又回到大庸。

抗日战争爆发后,侯清芝编入八路军一二О师教导团,投入抗日战争,以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l950年,侯清芝回到大庸担任县武装大队长,领导剿匪斗争。由于战争时期多次负伤,身体衰弱,1955年离职休息。l987年2月,侯清芝同志在家乡大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侯清芝一家八口参加长征的革命事迹生动地表明,中国工农红军在万里长征中之所以战无不胜,所向无敌,征服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人类活动史上的空前奇迹,其深厚的社会根源,就在于红军与旧中国千百万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患难与共,血肉相联,得到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解放,是无数的先烈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胜利的取得是何等来之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