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路军/西路军足迹/重走红色之旅追寻西路军足迹--鏖战永凉

重走红色之旅追寻西路军足迹--鏖战永凉

鏖战永凉,策应河东主力转移  

从1936年11月上旬到12月上旬,西路军在山丹、永昌、凉州地区建立了“永凉根据地”。

“这一带地形开阔,区域狭小,无树木房屋,尽有堡垒,不便迂回抄击。”鏖战永凉,无日不战,承担了策应河东红军主力作战和“西安事变”的重任。12月底,西路军由过河时的2万余人减至不足13000人。

占领永昌

河西走廊如弄堂般狭长,永昌、山丹坐落在河西走廊蜂腰部几十里宽的狭长地带。5月7日,记者来到永昌。

“1936年11月,天寒地冻,西路军一到永昌就在钟鼓楼周围张贴标语,向群众宣讲红军的纪律和西征的意义,阐述开辟根据地、奠定抗日后方,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做主的道理。”在永昌县旅游局工作的兰州西路军研究会会员袁永涛说,“西路军占领永昌后,由徐向前和陈昌浩签署的《告指战员书》就贴在钟鼓楼上,号召全体指战员认真地积极加紧创造、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工作,坚决战胜敌人。”

记者一行来到县城南街什字以东大约200米处的西路军指挥部遗址——曾经的天主教堂。在这座四合出廊式的庭院里,依次推开会堂和厦房沉重的大门,“嘎吱”作响中,徐向前和陈昌浩使用过的办公桌、椅子、木床、马灯、油葫芦灯映入眼帘,历史的气息从陈旧的物品间扑面而来。“徐向前和陈昌浩等人曾在此战斗和生活了近40天,指挥大小战斗30余次。”袁永涛说。

1936年11月18日,左翼九军在古浪与敌激战,西路军总部率三十军、五军和直属队乘虚在右翼向西占领永昌。第二天,西路军就接到了中央电示,要在永昌一带建立根据地。此时,马步芳和马步青发动近12万部队向西路军展开猛攻。

“这些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硬仗。”袁永涛说,“西路军到达永昌时几经苦战,损失十分严重,加之未来得及进行休整,又逢严冬酷寒,衣单被薄,补给不足,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在如此境况下,全体将士仍然斗志昂扬,相继在永昌八坝、东寨、东十里铺等地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取得了重大战绩,为牵制敌人策应河东主力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做出了重大贡献。”

出击隘门滩

5月8日上午,记者经永昌来到山丹,踏访西路军建立河西根据地鏖战永凉一带的历史遗迹。

隘门滩是山丹县城北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地,稀稀疏疏地住着数十户人家。“三十军和五军都先后进驻过山丹,主要的战斗是五军打响的。隘门滩的战斗异常激烈。”山丹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葵说。

1936年11月21日,红西路军三十军两个团及总部直属队骑一师进入山丹城。几天后,三十军又被调往永昌。红五军与总部直属队等部相继进入山丹,接替了三十军的防务。“红军到山丹后,军纪严,作风好,待人和气,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当年自愿参加过义勇军的彭礼堂回忆。

11月30日,马步青、马步芳调遣部队向山丹城发起猛攻。面对强敌的进攻,五军军长董振堂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隘门滩战斗是一次主动出击。”周葵说,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下午4时许,西路军集结待命的37、39团奉命从东门出击,在机枪的掩护下杀向敌群,敌军竞相逃命,红军乘胜追击,过长城500多米就追到了隘门滩。

12月底,红军撤离山丹。

“山丹参加红军的人比较多。”原山丹县苏维埃政府总务人员邹世元回忆,红五军撤离山丹前夕,红五军政委黄超在县苏维埃政府会上动员大家:“愿意参加红军的做好思想准备,跟我们走。”会后,红军和政府成员分头到各街市、政府、义勇军队部开会。经过动员,参加红军的有13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