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四方面军/报道/红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红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历史的车轮进入了21世纪,在鄂东大别山南麓,悄然崛起了一座新的城市--红安。

从武汉向北方向行驶两个小时,便进入了红安。此地本名黄安,革命红旗下走出了223名将军、两位国家主席;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黄安人,每4名英烈就有一人来自黄安。为了夺取革命胜利,14万儿女英勇捐躯,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2552名。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黄安改名红安。

《红安颂》上写着:红安,在这片1000多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诞生了三支工农红军队伍,孕育出200多个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都是立党、建军、治国的铮铮脊梁,他们的丰功伟绩光照千秋。这是中国历史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革命战争时期在大别山区流传盛广的一首民谣,至今让人记忆犹深。

1927年11月13日,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黄安、麻城两县的农民武装和数万群众,在潘忠汝、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等同志的指挥下揭竿而起,举行了名垂千史的“黄麻起义”,一举攻克了黄安城,建立了鄂豫皖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和第一支革命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1930年春,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当革命处于高潮时, 黄安人民拥军参军,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姐携妹参加红军的动人场景。当革命处于低潮时,黄安人民的革命信念毫不动摇。敌人每次疯狂“围剿”黄安时,实行惨无人道的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敌人洗劫后,黄安城里哀鸿遍野,血流成河。

弹指一挥间,历经沧桑的红安县城处处可见革命遗迹。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旧居位于民主街上,为革命奉献毕生心血的前辈,如今安息在红安革命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馆内还修建了李先念纪念馆,被毛泽东称为“不下马的将军”李先念,是从红安这片红土地上走出的另一位国家主席。陈锡联、秦基伟、韩先楚……“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徐向前元帅的题词概括了红土地的神韵。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来拜谒这块英雄的土地,聆听历史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