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朗诵美文素材>情感篇>声声慢

声声慢

作者: 一个人过年阅读次数:1717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在洗劫了扬州以后,渡江南下,一举攻破了靖康城。次年,杭州沦陷。大宋朝廷人分两路,一路避祸江西,一路躲藏到温州零乱的岛屿上。刚刚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李清照,随同溃败的官兵和惊慌的百姓,向东逃难,过运河、渡钱塘、走金华,入台洲,历经数年惶惶凄楚的罹难之后,在绍兴的一个偏僻荒凉的院落中居住下来。

  初春的江南,寒雨如丝,暮色如晦,雨一滴滴地从芭蕉叶上落下,敲打着寂静的青石板路。院中四壁斑剥,一树早春的寒梅,花瓣在风雨中纷纷飘洒。伴着一豆寒灯,李清照已经不敢再回首往事,只能在杂乱的思绪中用泪水研墨,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一杯冷酒入怀,她已经泣不成声。一生的孤寂,短暂的欢娱,国仇家恨交杂着涌向心中。在泪眼中,浮动着往昔繁华旧都的诗觞交错,意气人生。“香车宝马,谢他酒侣诗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而现在,却只剩下“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漓,点滴霖漓,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在抬起泪眼的一刹那,她仿佛看到了年青时的李易安,腮如凝脂,玉手纤纤,象一枝带露海棠,妖娆娇艳,慵倚阑杆,一词新成,笑听西楼羌管。她仿佛又回到了短暂的甜蜜时刻,煮酒分茶,投壶射马,依偎在丈夫怀中,“柳眼香腮,已觉春心动。”

  她经历了太多的分离,也许是因为她终生未育,也许是因为丈夫情移别恋,也许仅仅是因为外患内忧的艰难时日,北宋官吏常常孤身上任,李清照只好在煎熬中独自等待。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每到西风起、残阳瘦时,她总是以酒为伴,拼倒金尊,卸去残妆,独自哀愁。“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昌乐馆的凄风苦雨中,她对远在它乡的姊妹哭诉着孤独,“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她在寂寞中对丈夫充满了哀怨,“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乘健龙娇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也许是在孤独中的依偎,也许仅仅是渴望中的幻觉,“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在初春的夜晚,这些久远的往事已悄然淡去。彻夜难眠,耳边听到的是“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破汴梁后进逼山东,大宋朝廷南迁,李清照随丈夫渡江南下。建炎三年,金兵过江前,李易安丈夫病死南京。埋葬丈夫后,局势已十分危急,宋兵把守长江沿岸,禁止两岸船渡,悲痛之余,李清照患重病,仅存喘息,只能抱病逃难,风霜雪雨,四年的颠沛流离,四年的惊恐凄惶。逃难途中,李清照写下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讥讽诗篇,金兵十万进犯,大宋百万大军却弃国南下,渡江逃窜,朝廷的孱弱使李清照悲愤不已。她无处哭诉国破家亡之恨,一枝凄清委婉的墨笔竟然写出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的激愤之言。

  “故乡是何处,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思国思家的残梦,使李清照难以自己。在水乡寂静的小巷深处,响起了一支竹笛凄凉的倾诉,拌着雨声,吹起了一江浓愁。带着醉意,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的后半阕: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笔墨酣畅之后,李清照伏在案上,任凭略带银丝的长发从肩上垂落下来,泪水又一次悄悄地遮住了双眼。屋中的碳火已经熄灭,只能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窗棱,院中晃动着芭蕉和梧桐树凄清的暗影。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