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各国军队/马拉维共和国

马拉维共和国

【国名】  马拉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awi)。

【面积】 11.9万平方公里。

【人口】 1290万。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主要民族为尼昂加族、奇契瓦族和尧族。约有0.8万欧洲人,1.2万亚洲人。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约7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2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利隆圭(Lilongwe),人口47.1万。

【国家元首】 总统宾古·瓦·穆塔里卡(Bingu Wa Mutharika):2004年5月就任。

【简况】 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与莫桑比克、赞比亚、坦桑尼亚为邻。3/4 国土海拔1000~1500米。属热带草原气候。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分凉干(5月~8月)、 热(9月~11月)、雨(12月~4月)三季。热季最高温度为29℃,凉干季最低温度为7℃。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

16世纪,班图人开始大批进入马拉维湖(旧称尼亚萨湖)的西北一带,并在马拉维及毗邻地区定居。1891年英国正式宣布这一地区为“英属中非保护地”,又名尼亚萨兰。1953年10月,英国强行将尼亚萨兰同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组成“中非联邦”。1963年2月1日中非联邦解体,尼亚萨兰实行内部自治。1964年7月6日独立,改名为马拉维。1966年7月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马拉维大会党主席海斯廷斯·班达任终身总统。1994年5月17日,举行首次多党制选举,联合民主阵线主席巴基利·穆卢齐当选为总统,1999年6月穆卢齐蝉联总统。

【政党】 (1)民主进步党(Democratic Progress Party—DPP):执政党。2005年2月成立。总统穆塔里卡任主席,党员大多来自联民阵。

(2)马拉维大会党(Malawi Congress Party --MCP):成立于1944年。原名为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1959年改称现名。1964年马独立后至1994年为马唯一的合法政党,执政时间长达30年。1997年7月,前主席海斯廷斯·卡穆祖·班达(Hastinngs Kamuzu Banda)退位,戈万达·查库安巴(Gwanda Chakuamba)当选该党主席,约翰·坦博(John Tembo)任副主席。1999年因查库安巴未将坦博作为自己竞选伙伴参加大选,两人矛盾激化,党内即分裂成两大阵营。2002年7月,坦博一举击败查库安巴,当选该党主席,查库安巴随即退党。该党是马最大反对党,主要支持者集中在中部地区。

(3)联合民主阵线(United Democratic  Front--UDF):前身为1992年3月在利隆圭成立的联合民主独立党。1992年10月改为现名,主张建立开放型经济,消除贫困。该党在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有较大的影响。主席为前总统穆卢齐。

(4)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RP):2003年由原大会党主席查库安巴组建,成员主要来自大会党。该党成立初衷为阻止前总统穆卢齐谋求第三任。该党在2004年大选中表现不俗,一举夺取16个议席。

( 5 )争取民主联盟(Alliance for Democracy--AFORD):1992年成立,主张在马实行多党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经济。成员主要包括马前政要、学者和商人。1993年与联合民主阵线联手,在全民公决中击败执政的大会党,实现马从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转变。1995年参与联合政府,在政府中拥有4个部长职位,主席恰库夫瓦·奇哈纳(Chakufwa  Chihana)被任命为第二副总统。1996年5月,因对政府职位分配格局不满退出联合政府,。2003年与联合民主阵线再度联手,建立“民族团结政府”,奇再次出任第二副总统兼农业部长。2004年5月大选中该党议席大减,从原来的第二大反对党,沦为只在议会占6个议席的小党。奇也不再在新政府内阁中担任任何职务。

(6)人民进步运动(People’s Progressive Movement---PPM):2003年3月成立。主席阿莱克·班达(Aleke Banda),原系政府内阁农业部长。主要成员为商人。主张彻底改变马恶劣的经济状况。

(7)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NDA):2001年1月成立,2003年6月正式注册。主席布朗·姆平甘基拉(Brown Mpinganjira),原系联合民主阵线要员,前政府内阁教育部长。该党成立的初衷是阻止前总统穆卢齐谋求第三任的企图。2004年5月大选后,该党参加了新政府内阁。

【军事】 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和警察。总统为武装部队司令。正规军总兵力5300人,其中陆军4700人、海军陆战队220人、空军200人。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2年。预备役军人1000人,警察1500人。武器主要由英国、法国等提供。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