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开国将帅纪念馆/小资料

小资料

一、授衔时间

1955年2月8日,包括军官军衔制有关内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颁布实施。

8月11日,国防部长彭德怀、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达了《关于军士和兵评定军衔的指示》,规定了士兵军衔的内容,全军评定军衔的工作正式展开。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当日下午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亲自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命令状,分别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

同日,国务院隆重举行了授予解放军将官军衔的典礼仪式。周恩来总理分别把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

9月28日,国防部举行授予校官的典礼,彭德怀部长授予在京部分校官军衔。之后,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元帅及其他高级将领分别代表国务院和国防部,在解放军各军兵种和各军区相继举行的授衔典礼上,授予这些单位的将官、校官和尉官军衔。同时,各部队还举行了授予士兵军衔的典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55年10月1日起,开始佩带军衔肩章、军兵种和勤务符号,并按新的服装制式着装。

1965年5月1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实行了10年之久的军衔制度即告取消。

二、军衔设置

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共设6等19级,即:

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但实际授衔时,应毛泽东本人的要求,大元帅衔空缺未授;增加授予准尉军衔,这是考虑到当时我军有十几万副排级干部,军委决定暂时增加准尉衔,以解决副排级干部的衔称问题。

注:1952年初,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酝酿的方案是设6等20级,即: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军士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级;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改称大尉、上尉、中尉;其它不变。

三、 授衔人数

1955年首次授衔时,共授予

元帅10名,

大将10名,

上将55名,

中将175名,

少将802名,

此后1956年至1963年补授上将2名,中将2名,少将4名,1960年到1964年间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军等衔的有554名。这样,到1965年5月取消军衔时,共计授予将官以上军衔1614人,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这些人被全国人民尊称为开国将帅。

四、编制军衔及排列

上将及其以下的将官,其名单的排列顺序基本上是以将军们当时在军队的任职职务,按照各大军事单位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国防部、军委各总部、军种、兵种、军事院校、大军区、志愿军等各大军事单位。其中军事院校和军兵种的次序略有变动。中将和少将的排列顺序在大军区仍按原6大军区:西北军区、西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华北军区、东北军区来进行。同时,少将在系统单位内按照职务级别:准兵团级、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正师级等,分别依次排序。

1955年的军官服役条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军官职务,均须在定员编制表内规定其相当的军衔。”国防部1956年下发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规定军官编制军衔为一职一衔和一职二衔。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长、军兵种司令员、军兵种政委授予上将至大将军衔;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北京、南京、济南、广州、武汉军区司令员、政委,军兵种副职,军事、政治学院副职,兵团司令员、政委授予上将至中将军衔;

新疆、西藏、成都、兰州、昆明、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政委,其他军区、兵团副职,军兵种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海、空军司令员、政委授予中将至上将军衔;

军长、政委,省军区司令员、政委,新疆、西藏、成都、兰州、昆明、内蒙古军区副职,其他军区、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授予中将军衔;

新疆、西藏、成都、兰州、昆明、内蒙古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海、空军副职,海军基地司令员、政委,其他军区、兵团、军兵种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直属部部长授予中将至少将军衔;

新疆、西藏、成都、兰州、昆明、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海、空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军长、副政委、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授予少将至中将军衔;

省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师长、政委,军分区司、政、政治部主任授予少将至大校军衔;

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政委,总部各下属处处长,军兵种司、政、后下属部(处)长授予大校至少将军衔;

副师长、副政委、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分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授予大校至上校军衔;

军区海、空军司令员、政委、后下属处处长授予上校至大校军衔;

团长、政委授予上校军衔;

师副参谋长、总部一级参谋、助理员授予上校至中校军衔;

军司、政各处处长,军兵种及部分军区科长授予中校至上校军衔;

总部、军兵种的副科长,军分区各科科长、二级参谋授予中校至少校军衔;

师司、政各科长,军司、政各副处长,200个床位医院院长、政委授予少校至中校军衔;

营长、教导员,空军大队长,团副参谋长、后勤处主任,三级军舰舰长,三级参谋授予少校军衔;

师后勤各科科长授予少校至大尉军衔;

空军团领航主任,四级门诊部主任授予大尉至少校军衔;

连长、指导员授予上尉至大尉军衔;

四级舰艇长,五级参谋授予上尉军衔;

空军大队军械、特设主任授予上尉至中尉军衔;

副连长、副指导员授予中尉至上尉军衔;

五级舰艇长,空军中队军械、特设、机械师授予中尉至少尉军衔;

排长授予少尉至中尉军衔;

空军副驾驶,50瓦电台台长授予少尉军衔。

但由于首次授衔,评衔条件掌握较严,至使评衔结果普遍存在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的现象。如:军长的编制军衔是中将,而68名在职的军长、政委中,除2位军长(陈明仁、董其武)被授予上将衔外,其余的只有5人(陈康、吴瑞林、张天云、曾泽生、饶子健)被授予中将军衔,59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2人(梁金华、刘宣)被授予大校军衔,低于编制军衔者占89.7%。师长的编制军衔是少将,但73名在职的师长、政委中,只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70人被授予大校军衔,占95.9%。而且,由于授衔后不少军官又得不到正常晋级,致使这一现象有增无减。

1960年,国防部重新制订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取消了一职一衔的规定,改设一职多衔,大多数职务设三衔,实际上,主要是将原编制军衔的下限降低了一、两级。

五、军衔的种类区分和军衔称谓

1955年军衔制对军官的区分比较复杂,按专业勤务分为指挥、政治、技术、军需、军医、兽医、军法和行政等8类。指挥和政治军官中,又按军兵种分为若干类。各类军官军衔等级如下:

1、指挥军官和政治军官步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骑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炮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装甲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工程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铁道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通信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技术勤务军官:少尉至上将。

公安军军官:少尉至大将。

海军军官——海上军官:少尉至大将。

海岸军官:少尉至上将。

2、技术军官:少尉至上将。

3、军需军官:少尉至上将。

4、军医军官:少尉至上将。

5、兽医军官:少尉至上将。

6、军法军官:少尉至上将。

7、行政军官:少尉至大校。

海军海上军官及技术、军需、军医、兽医、军法、行政军官的名称前,均冠以军种及专业勤务名称,构成这些军官的军衔称为,如海军中尉、技术少校、军法上将等。其他军兵种军官,规定只在将军军衔前冠以军兵种名称,如步兵少将、公安军中将、空军大将等。校官以下人员,无专业衔称,直接称谓其军衔。

六、军官军衔的批准与授予权限

1955年军衔制对军官军衔的批准与首次授予权限规定得较高。

军官军衔首次授予权限:元帅由国家主席、将官由国务院总理、校官和尉官由国防部长命令授予。

军官晋衔批准权限:少尉、中尉、上尉晋级,由方面军和一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命令授予;大尉、少校、中校、上校晋级,由国防部命令授予;元帅军衔,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命令授予。

由于我军规模较大,中央军委将第一次授予少尉军官和大尉、少校军官的晋级交由各大军区级首长代国防部部长审批,奉国防部长命令公布。

七、军衔标志

在1955年实行的军衔制中,我军的肩章、领章和各种符号等识别标志的设计方案,主要参考了苏军。其中肩章71种(校级以上军官又分为常服肩章和礼服、大衣肩章两个系列),领章29种。除陆、空军士兵的领章表示佩带者军衔级别外,其余各级军官、海军士兵(军衔标志为肩章)及专业军士的领章只能同肩章配套使用,本身没有军阶表示。1958年1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防部再次发布命令,对肩章、领章、帽徽等作部分改变:肩章改为节日和集会及外交场合佩带,平时只佩带加缀有军衔级别符号的领章。

八、分类统计:

1、年龄

1955年授衔时,10名元帅平均年龄57.1.岁,朱德最大69岁,最小的林彪49岁;10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最大的张云逸63岁,最小的许光达47岁;上将平均年龄47.7岁,最大的陶峙岳63岁,最小的肖华39岁;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傅连璋61岁,最小的刘西元、张池岳38岁;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最大的史可全63岁,最小的吴忠、徐斌34岁。

2、籍贯:1955年——1965年授衔的1614名将帅中,

元帅最多的省份:四川,4人。

大将最多的省份:湖南,6人。

上将最多的省份:湖南,22人。

将帅原籍省份所占比例如下:

江西,325人,20.1%。

湖北,234人,14.5%。

湖南,199人,12.3%。

安徽,128人,7.9%。

河南,106人,6.6%。

四川,95人,5.9%。

山东,87人,5.4%。

福建,83人,5.1%。

河北,79人,4.9%。

陕西,63人,3.9%。

十大将军县:

湖北红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江西兴国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浏阳30人。此外,福建上杭27人,湖北麻城26人。

3、学历

苏联留学:

元帅4人: 朱德(1925-1926),刘伯承(1928-1930),聂荣臻(1924-1925),叶剑英(1928-1930)

大将3人:许光达(1932-1937),陈赓(1926-1927),肖劲光(1921-22, 1927-30)

上将7人: 乌兰夫(1925-1929),甘泗淇(1927-1930),刘亚楼(1939-1945),  李天佑(1939-1942),杨至成(1938-1946),阎红彦(1934-1937),傅钟(1926-1930)

中将9人(略)

少将28人(略)

英国军校毕业2人:

少将邓兆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930-1934)

少将林遵(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929-1934)

日本军校毕业2人:

少将解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少将唐哲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中国军校毕业:57人,

黄埔军校32人,

保定军官学校3人,

东北陆军讲武堂8人,

云南陆军讲武堂2人,

其他军校毕业8人

太原军政训练班毕业4人,

不计重复就读,总共80人受过军校(或留学)培训,占全部1614名将帅的5%

4、性别:女将军一人,即李贞少将,曾任军事检察院副院长。

5、国度:外国人一人,即洪水少将,越南河内人,京族,曾任军委主办的《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等职,1956年回国。

归侨8人:

元帅叶剑英,马来西亚归侨

上将叶飞,菲律宾归侨

中将庄田,新加坡归侨

中将卢胜,新加坡归侨

少将唐铎,苏联归侨

少将陈青山,马来西亚归侨

少将叶松盛,印度尼西亚归侨

少将曾生,澳大利亚归侨

6、少数民族将领:

壮族11人: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冼恒汉、覃健,少将卢绍武、韦祖珍、吴西、朱鹤云、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

藏族5人:中将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措饶杰,少将桑颇.才旺仁增、凯墨.索  南旺堆、黄正清。

满族5人:中将万毅、丁秋生,少将赵承金、郭维城、白志文。

蒙古族5人:上将乌兰夫、少将吴涛、索立波、孔飞、廷懋。

维吾尔族4人:中将赛福鼎.艾则孜,少将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曹达诺夫.扎伊尔、祖农.太也夫。

土家族2人:中将廖汉生、少将彭飞。

回族2人:少将刘瑞方、刘世昌。

侗族1人:大将粟裕

塔吉克族1人: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7、起义将领:解放战争时期起义将领14人,其中上将3人: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中将3人: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少将8人:林遵、邓兆祥、廖运周、王启明、白天、刘善本、张世珍、魏镇。

8、1955年与1988年都获得将军军衔的

姓名   1955年           1988年

洪学智    上将              上将

张  震    中将              上将

秦基伟    中将              上将

郭林祥    少将              上将

王诚汉    少将               上将

李耀文    少将               上将

向守志    少将               上将

尤太忠    少将               上将

刘华清    少将               上将

李德生    少将               上将

徐  信    少将(1964年)   上将